张雪 济南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道,日产汽车已宣布于6月21日关闭其位于江苏常州的乘用车工厂。与此同时,上述报道称,由于销量减少,日产汽车决定削减在华产能约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网显示,东风日产在广州、襄阳、郑州、大连、常州、武汉等地均有战略布局,整车年生产能力为160万辆。其中,常州工厂是日产在华最新的工厂,也是东风日产乘用车生产基地。东风日产常州工厂于2018年年底开始打造,总投资约14亿元,由东风日产全权管理,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年产能13万辆,约占东风日产总产量的8.13%,产量占比并不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上述提及的常州工厂是从郑州日产收购而得。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6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常州市政府签署了一份关于“常州基地进行整体资产重组”的政府合作协议,此后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全盘收购原郑州日产常州分公司的资产和人员,并全面改造该工厂,彼时规划年产能为12万辆,主要生产东风日产逍客车型。2020年11月,东风日产常州工厂正式投产,首辆逍客车型也在同一时间随之下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常州工厂投产时间来看,该工厂投产时间尚不到4年,至于该工厂为何会关闭或与日产汽车销量不佳有关。日产汽车发言人表示,关闭常州工厂是为了优化生产,也是应对市场挑战的一部分战略调整,该公司仍致力于发展中国业务。另据内部人士爆料,工厂关闭后,大部分被裁人员会给至少N+1赔偿金额,但也有少部分高层去其它基地或辞职直接走人。

截至发稿前,日产汽车和东风日产官方均未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

此次常州工厂关闭后,该工厂生产的逍客车型将转移至大连工厂生产。逍客是东风日产旗下一款紧凑型SUV车型,也是该品牌旗下三大畅销车型之一,于2008年3月上市,目前售价区间为12.59-17.49万元。零售数据显示,2022年逍客销量为15.06万辆,2023年为11.36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日产在华创下销量巅峰,全年销量156.40万辆,同比增长2.9%,超越丰田中国和本田中国。不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前日产汽车的日子并不好过。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日产中国累计销量为28.64万辆,同比下滑1.01%,而东风日产也多次跌出了乘联会发布的厂商销量排行榜单TOP10中。

日产品牌目前在售车型包括轩逸、天籁、奇骏、逍客、途达、劲客、楼兰等车型,但支撑东风日产销量的实际上只有轩逸、逍客车型。以5月零售销量为例,两者销量分别为3.16万辆和1.10万辆,天籁为5560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风日产在车市表现是合资车企的一个缩影。此前广汽本田、一汽-大众也传出裁员消息,更久之前的2023年10月,日系合资公司之一的广汽三菱还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从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分析,未来市场步入电动化时代已是大势所趋,而在电动化转型进展相对滞后的合资车企正面临不小的考验。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4.8%,德系品牌则跌破20%,为18.6%,美系品牌为6.7%,以上外资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自主品牌份额已高达57.6%,同比增长7.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日产汽车被曝关闭其位于江苏常州的乘用车工厂也透露出其在中国市场的艰难处境。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日产汽车急需调整策略和产品定位,以确保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Shohei Yamazaki)先生曾表示:“今年前5月,中国市场的状况依然复杂,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突破50%。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日产汽车已在中国市场加速智能化、电驱化转型,未来将以更加平衡的产品阵容,提供持续价值,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履行对中国消费者的承诺。”按照规划,到2026财年,日产汽车将推出30款新车型,其中16款为电动汽车,14款为内燃机车型,到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成本平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着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急剧萎缩,以燃油车为销量主力的合资品牌正面临销量下行和产能过剩难题。为此,近年来不少车企开始变卖工厂,关停并转在合资品牌领域也不断上演。此前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未来3到5年是汽车行业的分水岭,多数车企将在淘汰赛中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