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木老城西南,隔窟野河相望,是一条沿河道纵横的山脉,形似驼峰,称“驼峰山”,但它还有一个更广为熟知的名字——二郎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二郎山就想到二郎神,在神木当地有个传说,以前这里是一片高山,挡住水流,二郎神由此经过,见土地贫瘠民不聊生,于是一戟劈开了山,西边的成了二郎山,东边的是九龙山,中间窟野河淌淌流过,河谷成了富庶的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朱厚照巡幸神木,观其山形状如笔架,赐名“笔架山”。至于山上的庙宇,则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后经明万历、清乾隆、道光朝相继补修。二郎庙主奉二郎神,以镇水患。清乾隆年间改为三圣殿,祀奉杨二郎、关羽、赵公明。但治水防患的理念未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郎庙现存正殿三间,左右配殿各两间,东西庑殿各三间,有钟鼓楼、山门、照壁各一处。近些年又在古庙的后边,恢复了多处庙宇。使得这些庙宇随着二郎山的山势,南北绵延数里,非常壮观。二郎山庙是此次神木城区行的最后一站,还是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登山游览。(陕29,第四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2月23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