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为了搞皇权集中,将自己治下的子民分为了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商人,在历朝历代的地位都比较低,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把商人拍在老末?究其缘由,还是为了王朝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士就不用多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皇帝统治管理天下之人,士利益皇权能够把控;

农民靠土地生活,土地既是官府给的,还不能移动,皇权管理起来也方便;

工是手工业、匠人等,他们为贵族阶层提供物质享受,因为是无地农耕者,不能给国家提供太多赋税,所以相较于农,工的社会地位更低。

以上三种人,都受到朝廷的严格管控,统治起来心里也有底,可商人就不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人是通过各种贸易来获取高额利润,这个不符合“利出一孔”的原则。

而且商人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还会不择手段、寡廉鲜耻,这和统治者倡导的礼仪品德不相符;商人精明,头脑灵活,对朝廷愚民统治那一套不感冒。

最重要的是,商人手上有大量的钱,可以办很多利己不利国之事。例如秦朝吕不韦就通过金钱铺路,达到掌握一国朝政的目的。

有钱,又聪明,又唯利是图,这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故而历朝对商人都会极力打压,尽可能的剥夺商人的社会权益和地位,让他们只有依附官府才能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来,即使商人再怎么有钱,可没有权力,只要官府想搞你,那动动手指头就能让你伤筋动骨,甚至赚的钱都要充公。

古代很多商人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都想获得一个官身身份的原因,正是想提高地位。

历史上那些混得好的商人,背后和官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本身就是官商。如若不然,在别人眼中那就是一只待宰的肥羊

明朝首富沈万三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万三出身于一个世代经商的家族,在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便精于商道。长大后他偶然结识了商人陆道源。

陆道源慧眼识珠,看中了沈万三的聪明才智和经商天赋,慷慨解囊资助他做生意,沈万三的生意由此开始腾飞。

沈万三的商业版图不仅覆盖了整个江南地区,更是通过海上贸易,将商业触角延伸至遥远的海外,大量财富如潮水般涌来,他便逐渐成了天下第一富豪,堪称富可敌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万三深知金钱虽能带来物质上的富足,却无法直接赋予他社会上的地位。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的结交官员,希望借此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当时群雄并起,沈万三对张士诚寄予厚望,又给钱又给粮的资助他成就霸业。张士诚能和朱元璋相持这么久,这背后少不了沈万三的资助。

朱元璋付出极大的代价后,成了最终赢家,鉴于张士诚的极力抵抗,使得他对江南一带的的百姓心存芥蒂。

沈万三这位曾经大力资助张士诚的富豪,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万三为了消除隐患,只能花钱买命,去讨好朱元璋。钱还是好使,看在钱的份上朱元璋暂时饶过了沈万三,但心中始终对这只肥羊有想法。

有次朱元璋和沈万三一起吃饭,朱元璋看着桌上的一道猪蹄,便故意问沈万三这道菜的名字。

沈万三听到这个问题心中顿时一惊,“猪”与“朱”同音,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呀!若是回答不好,恐怕会招来杀身之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万三迟疑一番后他深吸一口气回答道:“此乃‘万三蹄’,陛下可尽情品尝。”

这个回答很明显是贬低自己,来避开了朱元璋的陷阱,化解了这场危机。

朱元璋一听这个回答也没在刁难他,边笑边说来:一起来吃万三蹄。

从此以后,沈万三更加小心翼翼地与朱元璋相处,尽量避免触碰他的忌讳,可朱元璋怎么会轻易放过这只肥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有次沈万三提出拿钱帮朱元璋犒赏三军,希望改善两人的关系,可这下却拍到了马腿上,让朱元璋找到了动他的理由。

我的军队你还想染指,你这是想干嘛,收买军心图谋不轨吗?

朱元璋雷霆震怒,斥道:“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意思是要杀了他。

好在马皇后还算明理,在她的极力斡旋之下,沈万三全家才保下性命,可他们还是活罪难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的最后,明朝首富沈万三和家人被朱元璋发配至遥远的云南,沈家被抄家,那泼天的财富和家产最后全部进了公家的口袋,明朝首富彻底成了历史。

沈万三的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古代商人在皇权面前就是一只肥羊,任你财富通天,我想宰就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