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喷水路灯”迷了行人眼 新津相关单位:该降尘设施调整优化后再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岷江大道一段,车流在水雾中穿行

路灯不仅能“吐雾”,还可以洒水……近日,成都市新津区岷江大道一段上的路灯,因其安装的喷淋降尘装置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觉得稀奇,也有人觉得恼火。

网友林女士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上下班骑车经过该路段时,被该装置喷出的水雾糊了一脸,几乎睁不开眼睛,市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现场情况到底如何?记者为此进行了探访。

探访路灯喷水降尘,行人往来多麻烦

在岷江大道一段马路两边,记者看到了林女士所描述的“喷水路灯”。只见“雾气”从路灯杆上对称排列的10根小细管口喷出,浓密的水雾在行道树之间弥漫开来。这样的路灯从岷江大道一段一直排到五河路,全程约有1公里。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路灯的喷淋降尘装置有10分钟左右的短暂停止,紧接着便是近50分钟的喷洒。这种状况对经过该路段的步行者或骑行者都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即便遮住眼睛和口鼻并快速通过,仍难免被水雾蒙头盖脸,特别是经过路灯下方时,很容易被喷头或行道树叶子上的积水“袭击”。

“水雾太大了,特别是对戴眼镜的人来说,视线会受到影响。”一名骑电动车的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路灯安装这个装置的作用是为了降尘,但着实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麻烦。

还有骑行者说,由于这里部分路段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自行车和电动车只能和机动车混行,加之过于浓密的水雾妨碍视线,确实存在着安全风险。

在现场采访时,多位市民告诉记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喷淋设施喷水雾的时段、时长以及频次进行优化,在有效降尘的同时,减少给过往行人带来的不便。

回应已停止喷洒,调整优化后再启用

针对市民提出的意见,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成都新津城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

“喷水是为了降尘,喷淋的水也是干净的自来水。”成都新津城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考虑到路灯喷淋给过往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现已停止了喷洒,后续会作出相应调整优化,按规定再行启用。

记者梳理发现,在路灯上安装喷淋降尘装置并非新津首创。浙江杭州、湖南长沙、江苏苏州、四川自贡等地均有采用,且对开启时间和频次都有相应规定。与传统洒水车相比,路灯喷雾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启动迅速、占地面积小、水电耗能低等优点,且能有效降低周边环境中PM2.5、PM10浓度,抑制臭氧生成。

对于此次网友反映的情况,“问政四川”认为相关单位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把工作做得更细更科学,比如,喷淋系统启动时间、喷雾的大小等,这样不仅保证了空气质量,还减少了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岷江大道一段上的“喷水路灯”。记者 吴枫 文/图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