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6月27日讯 “如果遇到政府部门不作为、拖沓、推诿等问题,企业可以直接向区纪委监委反映……”“针对企业提出的建议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区纪委监委将及时跟进、强化监督,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办理有结果……”这是在成都市新津区2024年首场政商恳谈会上,区纪委监委为监督护航营商环境优化立下“保证书”。而近日,当地一款智慧应用场景“政策找企业”火热“出圈”,就是区纪委监委交出的答卷之一。

“‘政策找企业’平台能直接帮我们识别、匹配、兑现政策,为企业节省了很多时间成本……”

“相比以前,现在政策奖补资金真的实现了‘秒到账’……”

在微信小程序“津津通”的“政策专区”平台,只要通过数据库和企业勾选填报的方式,平台就能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智能推送适配政策和预估享受金额。自该场景上线的两个多月来,政策推送精准度平均80%以上,重点企业可达90%以上,实现了惠企政策兑现“企业零跑路、政策精准享”。

成都渔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斌在通过电脑网上确认申报后,很快就收到了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20万元。他兴奋地说道,“在匹配的政策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看到政策最高奖励金额,哪些政策正在申报中,哪些政策申报结束,哪些政策即将申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以来,成都市新津区纪委监委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以全链条监督助力惠企通道畅通、护航营商环境优化,收集到不少企业关于享受惠企政策方面的共性问题诉求,各类惠企政策不易找、看不懂,申报程序繁复、资金兑付慢等成为了政策落地中的“痛点”“堵点”。对此,新津区纪委监委将其纳入深化作风整治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重点内容,向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等职能部门“点题派单”,同时按照“委领导+室组”方式组成监督专班,会同牵头单位区民经办、区行政审批局召开联席会、推进会16次,制发《履责提示函》《监督执纪交办件》7份,督促相关部门依托智慧新津数据中台搭建“政策找企业”应用场景,就是一个重要抓手。

但在平台搭建之初,新津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现在最难的是企业数据收集整理、各类政策数据拆解,工作量非常大,一些部门的确存在更新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督专班在收到“求助”信号后,多次召集区智慧蓉城运行中心、区民经办等职能部门会商,在涉及惠企政策落实的多个相关部门分别确定2至3名企业信息专员、政策专员,区纪委监委同步抽调6名懂行业技术、知政策情况的纪检监察干部加入。历时2个月,相关部门专员更新完善了45492家经营主体数据、形成了362个政策标签,为“政策找企业”平台建好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后,新津区纪委监委还在平台嵌入“纪委监督”功能模块,继续跟进监督后续服务企业作风、效能情况。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后台对政策兑付启动、部门请款、财政拨款、实际兑付等流程一目了然,一经发现进度超时,‘纪委监督’模块会自动预警,我们随即发出预警通知书,由派驻纪检组跟进督促,以此实现惠企政策的高效兑现,及时解决企业‘成长的烦恼’,做到当天交办、一周回复、纪委监委督促,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办理有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惠企政策兑现的“加速”,让当地不少企业赞不绝口。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大成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他满意地说道,“作为企业,我们怕错过好政策,一直是安排专人负责惠企政策申请。以前一年区上会组织两次申报,一般2个月兑付,现在我们通过‘政策找企业’,已经享受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奖励等3笔‘免申即享’资金,而且一周内就到账,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