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婷妈。

你知道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父母的批评方式,如果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情感发展造成长期的伤害。

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他的父母经常因为他的一些小错误而批评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小明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杯子,他的父母立刻生气地说:“你就是个破坏王,总是搞破坏。”

小明听后非常伤心,他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就是一个爱破坏的孩子,这种感觉让他很沮丧。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因为他害怕再次犯错而遭到父母的批评。

以下是5种常见的、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方式,这些批评方式往往是由于父母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或者在教养上的误区所导致的。

1、标签式批评

这种批评方式是指父母用负面的标签来定义孩子,如“你就是个懒孩子”、“你总是这么粗心”。

这种批评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让孩子内化这些负面形象,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从而丧失改变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明经常被父母称为“懒孩子”,久而久之,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一形象,于是变得更加消极。

2、全盘否定

当孩子做错事或表现出不理想的行为时,父母有时会进行全盘否定,如“你什么事都做不好”、“你永远也学不会”。

这类批评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异表现,只关注错误,使孩子感觉被完全否定,伤害其自尊心。

小华在数学考试中得了低分,他的父母却说他什么都做不好,这让小华感到非常沮丧,对学习失去信心。

3、人身攻击

有些父母在批评时会针对孩子的人格进行攻击,如“你怎么这么笨”、“你太让我失望了”。

这样的批评直接伤害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爱,不被接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丽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她的母亲却指责她笨拙,这让她感到非常难过,觉得自己无法得到母亲的认可。

4、过度夸大

有时父母为了强调错误的严重性,可能会过度夸大事实,如“你这辈子都改不了这个毛病”、“你这样做会毁掉你的未来”。

这种夸张的批评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极端的恐惧和焦虑,感觉自己的问题无法解决。

小刚忘记带作业去学校,他的父亲便说这将影响他的未来,让小刚感到非常害怕。

5、比较式批评

许多父母喜欢用比较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如“你看人家小红学习多好,你呢?”

这种比较式批评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抵触和自卑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李的父母经常拿他和朋友小王比较,小李因此对小王产生了嫉妒,同时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总结:

我们在批评孩子时应该避免上述的五种方式,采用更为积极、建设性的沟通方法。

当孩子犯错时,可以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然后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才能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负面情绪所困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