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百万房贷的中国有房一族,又要迎来利好?最近的央行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降息,还是不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行,到底奖补江西?

如果降息,那么由于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那么居民普遍选择提前还贷,这意味着居民消费减少,银行贷款收入减少。

而如果选择不降息,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因为目前的情况下,必然需要央行采取降息措施,配合其他利好,刺激中国经济复苏。

而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表示,目前的条件下,继续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人房贷利率,依然在4%以上。

那么,央行到底会不会降息?背负房贷的中国人能不能再次享受“存量房贷下调”的福利?央行会如何选择?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自从5月17日的房地产新政以后,国内的房贷利率下限被打破,现在的主流房贷利率是3.45%左右,二套房是3.9%左右,但是国内的存量房贷利率,依然保持4%以上。

而就这,其实还是去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后的一个结果。为什么当时要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呢?情况和现在其实很类似。

因为存款利率的不断降低,导致了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利率,远远低于房贷利率,比如现在的理财产品一般是低于3%,存款利率的话,5年期更是只有2.2%;而贷款利率高于4%,这就有一个利息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加载中…

很多银行,持续下调存款利率。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只要聪明一点的,都会觉得,存理财不如“提前还贷”,于是就把这些钱都给还了。而今年的“提前还贷”,随着存款利率的多次下滑,也再度升温。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中国居民存款增加7万亿元,这个数字看着很多,但是比去年下降了2万亿元,这些钱,很多都拿去“提前还贷”了。

但是,提前还贷也有很多坏处。比如中国的商业银行,很大的业务和利润来源,就是个人房贷,也就是说,一笔30年期的商业房贷,银行可以赚取非常高的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利润来源,就是“息差”

而现在,我们提前把贷款给还了,那么银行就赚不到这笔钱了。

不仅如此,提前还贷也会影响居民消费的支出,导致老百姓手头没有钱,不敢花钱,也不敢加杠杆,毕竟还掉的贷款,和手中的存款相比,心里头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提前还贷,导致银行收入减少,不利于银行业发展,也不利于刺激居民消费,不利于中国经济需求的回暖。

如果仅仅是这两点,其实也没什么,也就是宏观经济大环境比较差,虽然有人提前还贷,但是毕竟也是长期影响,算不得什么大麻烦,但是有一个问题,银行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断贷”。

根据招聘数据显示,目前的银行正在大量招收催电话催债人员,并且有部分银行,将催收的佣金从20%上调到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加载中…

某银行的年报:显示预期贷款金额为13亿,占比为3.61%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还不起贷款,选择断供的人,越来越多。

几年前,北京的燕郊地区因为利好消息房价暴涨,导致很多人花了3-4万的单价买了房,但是到了现在退潮时期,房子的单价跌了一半还要多,这意味着首付已经亏完,甚至倒欠银行不少钱。

而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不是咬牙还贷,而是直接断供,选择摆烂,甚至于也有人选择走“歪门邪道”,找个一样还不起贷款的,相互把房子出自,然后住到对方的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加载中…

断贷,也有很多“邪门歪道”

所以银行也很头疼,因为现在的房子就算走到法拍,也很难卖出去,毕竟法拍房的挂牌数量已经比之前高的多,就算折价法拍,回收的资产价值也会下跌。

而如果类似情况接连发生,那么银行就会出现资本充足率不足,不良资产率攀升,从而影响到中国银行业的安全。

所以,银行其实,也不希望让大家断贷,所以只能想办法降低贷款人的压力,让他们不要断贷了。而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曾经实行过的“下调存量贷款利率”。

然而,如果说去年央行降低存款利率,还算是有一定的政策空间,那么今年的银行,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因为银行赚钱,主要是靠“息差”,银行低息从老百姓那边拿钱储蓄,然后再高息贷款贷出去,从而赚取利息差,这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然而,随着央行一步步的降息,采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现在的银行业已经不如之前赚的盆满钵满,今天的银行息差,仅仅只有1.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业净息差为1.54%,低于国际警戒线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1.8%是警戒线,而1.54%已经跌破了国际上公认的,银行息差警戒线,说明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了危机。

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继续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那么对银行业其实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所以央行就开始头痛了。降息意味着提前还贷的人更加多,而不降息,中国经济也是一个问题。这是两难的选择了。

留给央行的时间不多了,根据最新数据,4月份的居民早偿债指数高达37%,出现加速上行,这意味着居民提前还款的行为,已经明显增多。

而这种举措,带来的居民消费不足,居民去杠杆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

5月份,M1和M2社融数据减弱,剪刀差增大,再加上CPI指数仅有0.3%,中国经济其实陷入了“技术性通缩”之中。

再加上房地产5月份的“四大利好”,效果不明显,5月份中国70个城市房价全部下跌,北上广深也不例外,说明我们的压力依然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难的选择,就看央行,到底怎么选了。

所以,到底央行选择降息刺激经济?代价是居民提前还贷加速;还是选择停止加息,并且牺牲银行短期利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缩小房贷一族持有的息差?这将是我们近期关注的,最重要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