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随着我们国家日益强盛,中国国籍在国际舞台上变得越来越抢手。

许多科学家和运动员都渴望获得中国国籍,但是,我们却优先为一群拥有两百多年流离失所历史的“蓝眼睛”人群提供了机会。

不仅如此,我们慷慨地接纳了他们的整个族群,并且不遗余力地提供资金和援助,帮助他们安家落户。

他们究竟是谁?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国家如此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温柔拥抱·】——»

事实上,这群被称为"达曼人"的异乡人,自清朝时期起就开始了他们无根的漂泊生活。当时,他们作为廓尔喀骑兵的一部分,响应朝廷的召唤,远征中国。

然而,他们在征途中不慎与大部队失散,最终在西藏吉隆地区迷失了方向。

就这样,这些骑兵与主力部队分离,变得无家可归。他们原本期望能够很快与大部队会合,却没想到从此音信全无,前途未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选择在吉隆达曼村一带暂时避难,这是他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临时选择。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临时的停留,竟然演变成了两百多年的长期流离。

当时,朝廷发现了廓尔喀入侵西藏的行为,于是派出重兵进行反击。

作为战败的一方,这支骑兵自然遭受了不幸,失去了国籍是他们不可避免的惩罚。清朝灭亡后,他们更是无家可归,只能在边疆地区流浪。

这群人非常可怜,被当作叛徒,无法获得政治上的认可。他们一贫如洗,无依无靠,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保障。

即使在民国时期,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他们过着比乞丐还要悲惨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这群不幸者的命运才迎来了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他们终于被允许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正式获得了中国国籍。从此,达曼人不再是无家可归的孤儿,而是堂堂正正的中国公民。

对于达曼人来说,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被遗弃在国门之外,到被国家热情接纳,他们的身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他们为了一口食物而忍受饥饿。现在,他们拥有了稳定的住所和充足的食物,可以安心地生活和工作。

国家不仅赋予了他们合法的身份,还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

西藏地方政府专门为这些游民建造了具有藏族特色的混凝土新村,让他们从此可以自豪地站立在这片土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进一步,村里的自来水管道、电网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身份的认同和生活的改善,激发了达曼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们渴望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祖国的恩情,为这片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许多年轻的达曼人自愿加入军队,保卫祖国的辽阔边疆。巴桑就是这样一位勇敢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人报效祖国·】——»

201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8.1级地震彻底改变了巴桑的人生。当时,他正在家乡吉隆县的一个小山村放羊。

地震的剧烈震动让羊群惊恐不安,巴桑尽力保护它们,担心这些无助的小羊受到伤害。

在那危急的时刻,解放军的救援部队像神兵天降一样及时赶到,勇敢地展开了救援行动。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巴桑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亲眼目睹了武警战士如何在危机中保持冷静、视死如归,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个被埋的同胞;

他也看到了官兵们不分昼夜地清理道路、搭建临时住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荣誉。

"我也要加入这支英勇的队伍!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就这样,19岁的巴桑坚定了参军报国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达曼青年很快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顺利地加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西藏边防战士。

起初,巴桑面临了许多困难。首先是语言障碍,部队的口令、军体拳法、理论学习等对于母语是藏语的他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还有就是环境的巨大变化,从乡村小村庄突然转变为军营的生活方式,内心难免会感到不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巴桑并没有放弃。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誓言,努力以"骑兵"般的坚韧和勇气来锻炼自己。

尽管语言不通,但他从不逃避,每天课后都会主动向战友请教;尽管环境陌生,但他从不抱怨,而是努力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巴桑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边防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身穿军装的巴桑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冷的冬天,都坚守在祖国边疆的每一寸土地上,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的意志和品质。在雪山上摸爬滚打时,他学会了勇敢和坚韧;在偏远的哨所站岗时,他磨练了自己的耐力和毅力;

在与战友的相处中,他理解了团结互助、共同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巴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边防战士,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守护好这片神圣的国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未来,巴桑的志向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他希望能够像那些解放军指战员一样,用实际行动书写人生的辉煌篇章,用真诚的心守护祖国的安宁。

曾经在吉隆县山野间放牧的牧羊少年,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肩负使命的捍卫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故事将随着时间的流逝继续闪耀,照亮这片历经磨难但终将走向复兴的土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作为曾经的边缘群体,达曼人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成就,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顽强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骑兵"血统中流淌的精神基因。这些品质使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从未放弃过生活的希望。

祖国政府赋予了他们合法的身份,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资源,并为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新时代,还会有命运如此多舛的一群人。

但祖国的怀抱从未对任何一个孩子吝啬,无论他们来自何方。达曼人之所以能在今天焕发活力,依靠的是祖国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凝聚了达曼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中有许多像巴桑这样的有为青年,愿意为守护祖国边疆贡献自己的青春。巴桑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达曼人"骑兵"般的英勇精神。

如今的达曼人已经摆脱了过去的颠沛流离,社会主流的大门向他们敞开,新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群曾经失去一切的人开始重拾生活的尊严和希望。

在当地,许多达曼人从事手工艺品制作,依靠这门祖传技艺谋生。

他们编织的藤器、陶制品等传统工艺品不仅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更成为了他们摆脱贫困的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人选择外出打工,到拉萨等城市从事体力劳动,也算是有了稳定的收入。

无论是发展手工艺还是外出打工,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为达曼人群体量身定制了优惠政策,为他们创业的道路清除障碍;同时拨付了专项资金,支持达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达曼学子的教育问题,当地政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资助。

现在,达曼村里的孩子再也不用像前辈们那样被拒之门外,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些贫困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对于那些有远大志向的达曼年轻人,政府更是慷慨资助他们到外地深造,拓展发展空间。

谁能想到,二十年前,达曼人还是一群无家可归的游民?如今,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社会的主流,过上了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不仅如此,他们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4位达曼族大学生的诞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7岁拿到户口本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能像所有普通孩子一样,走进知识的殿堂。在老师的教导下,他们获得了展翅高飞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曼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也在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退出了低保行列,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

从被社会排斥的"游民",如今成为了受人尊敬的"骄傲公民"。所有的变化,都源于祖国的温暖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曼人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漂泊流浪,但他们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在这里,他们不再是被社会排斥的异类,而是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分享着民族复兴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的道路可能还会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就一定能穿越重重迷雾,找到通往民族复兴的光明之路。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包容、友爱、和谐的家园贡献力量,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