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总是以强者为尊,事实上读者品读武侠故事,最期望看到的就是顶尖高手之间的对决,在故事情节本身通俗易懂,不存在太多让人费解的地方时,读者讨论最多的自然是书中角色的强弱关系。

不过单单讨论某一部作品中角色的强弱关系已无法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至少对于金庸迷而言是如此,比如“金庸最强主角是哪一位”就一直是金庸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其中呼声较高的无非是金庸钦点的张无忌,接着便是读者推崇的“战神萧峰”,同为主角的他们究竟是哪一方更胜一筹?

一、战神萧峰

将《天龙八部》通读之后,你会发现萧峰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的实力仅次于那上限难以估量的少林扫地僧,萧峰也是唯一一位将扫地僧也打得吐血的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峰剧照)

在笔者看来,萧峰强大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他遇强则强的战斗本能;其二则是他体内契丹血脉带来的疯狂战斗本能。

其中第一点,书中是这么说的:“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也就是无论敌人有多强,萧峰总能凭借战斗天赋将自己逼得足以匹敌对方。

而你若了解了萧峰的战斗风格,就能理解为何他能遇强则强,因为他一旦进入战斗状态,就会如疯虎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地僧剧照)

聚贤庄一战就将萧峰嗜血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你且看原著描述:“敌人只有一个,可是他如疯虎、如鬼魅,忽东忽西地乱砍乱杀、狂冲猛击。不少高手上前接战,都让他以更快、更猛、更狠、更精的招数杀了。群雄均非胆怯怕死之人,然眼见敌人势若颠狂而武功又无人能挡,大厅中血肉横飞,满耳只闻临死时的惨叫之声,倒有一大半人起了逃走之意。”

这确实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大侠,无论是张无忌、郭靖还是石破天,他们都明显与萧峰不同,他们属于“仁侠”,萧峰则相对残忍一些,当然,前提是他进入战斗状态,被逼入绝境之后。

二、张大教主

所以拥有着疯狂的战斗本能的萧峰能轻松碾压张无忌了?

事实上在性格上,张无忌确实是比较吃亏,不过张无忌在武功配置上却是更胜一筹。

张教主拥有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以及圣火令四大神功。

其中九阳神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力,而萧峰则没有一套系统的内功,书中固然提到他内力不俗,但并未明说他修炼的是何种内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无忌剧照)

而太极则能够以柔克刚,刚猛路子的武功在他面前都变得毫无意义,从属性克制来说,萧峰在张无忌面前就已经很难占有优势了。

那圣火令诡异莫测,不过在顶尖高手的对决中,它属于锦上添花的存在,对上萧峰没有明显优势。

而最厉害的要数乾坤大挪移,不论萧峰能够使出多猛的进攻,那进攻都会在张无忌使出七层的乾坤大挪移之后如数返还给萧峰本人。

这一点,当初还在假扮苦头陀的范遥就深有体会,你且看这段描述:“张无忌运起乾坤大挪移心法中第七层功夫,将他掌力渐渐积蓄,突然间大喝一声,反震出去,便如一座大湖在山洪爆发时储满了洪水,猛地里湖堤崩决,洪水急冲而出,将苦头陀送来的掌力尽数倒回。这是将对方十余掌的力道归并成为一掌拍出,世上原无如此大力。苦头陀倘若受实了,势须立时腕骨、臂骨、肩骨、肋骨齐断,连血也喷不出来,当场血肉模糊,死得惨不可言。”

等于说萧峰的进攻越猛,他自己就可能死得越惨,因为他的多次进攻甚至会集中在一次反攻中打在自己身上,他若遇上张无忌,结局多半会是如张无忌对战范遥一战的旁白那般,尸骨无存。

那么萧峰若身处倚天时代到底是怎样水平的存在?

三、千斤之力

金庸的各部作品在新修版的设定中是已经被打通了世界观的,所以跨书论武是有理可依的。

比如力量就是一个很直观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修文剧照)

萧峰有千斤之力,这一点可以从他在少室山大战时对付游坦之、丁春秋以及慕容复一战看出来。

书中只道是:“萧峰这一拳来得好快,掌击丁春秋,斜劈慕容复,拳打游坦之,虽说有先后之分,但三招接连而施,快如闪电,游坦之待要招架,拳力已及门面,总算他勤练《易筋经》后,体内自然而然的生出反应,脑袋向后急仰,两个空心筋斗向后翻出,这才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了这千斤一击。”

而在倚天时代,千斤一击可不是什么稀奇事,那武修文的孙子武烈就能使出千斤一击。

原著道:“武烈左手挥掌向那村女按去。那村女斜身闪避,叮当一响,手中长剑和卫璧的长剑相交。就在此时,武烈右手食指颤动,已点中了她左腿外侧的“伏兔”、“风市”两穴。那村女轻哼一声,立足不定,倒在张无忌身上,但觉全身暖洋洋地,半点力气也使不出来便是想抬一根手指,也宛似有千斤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烈剧照)

武烈不过三流高手,却也能使出千斤之力,可见萧峰最仰仗的力量在倚天时代根本毫无优势。

其实这样的设定也是合理的,毕竟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四回中就提到过:“元代中土沦于异族……武学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间奇人异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之世,武功固更见精进。”

你看,金庸笔下的武林确实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前浪被后浪埋没,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