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徐向前元帅收到了一封来自原北京军区司令员的信。该司令员在信中反映自己生活困难,要求为他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当时徐向前同志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却为此放下繁重的工作,亲自把信件送到了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上将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

徐向前特意叮嘱道:

“国清同志,一定要尽快解决信中所反映的问题。不管是由哪个部门负责,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不要踢皮球。”

那么,来信者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与徐向前同志有着怎样的过往呢?他又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徐向前如此重视呢?事情最后是否得到了解决呢?

这位司令员名叫郑维山,他原本只是一个来自湖北麻城县的普通人,读书不多,甚至常常连果腹都是问题。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27年,这一年我党在湖北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毛泽东同志更是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国清

麻城三万余名农民受“八七会议”精神的感染,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组成自卫军和义勇军,推翻了国民党右派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府。

在这一场起义中,就有郑维山和他父亲的身影。

起义前,郑维山经常担任小信使,替父亲向地下党送信。之后,他又在童子团内当分队长,专门负责为自卫军放哨。

这段经历不仅让郑维山褪去了孩童的稚嫩,行事越来越谨慎,还使他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彻底推翻旧世界,穷人才能翻身做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郑维山

因此,他在十三岁这年,便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此后的两年中,他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

1930年,15岁的郑维山正式加入共产党,并被分配到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副军长的徐向前手下。

能跟在名将徐向前元帅身边做事,对于当时的郑维山来说是一个快速提升自己实力的绝佳机会。

在军队里,郑维山不仅见识到了徐向前令人拍案叫绝的指挥艺术,还亲眼目睹了他是如何将一支仅有300位农民武装的小队,发展为成建制的4万人鄂豫皖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维山

待在徐向前身边的那段时间里,郑维山开始疯狂地吸收知识,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

次年年初,第一军与第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徐向前作为任军参谋长参与鄂豫皖苏区的两次反围剿战役,郑维山就在其中充当传令员。

在这两次反围剿作战中,不论外面的情况有多混乱,郑维山总能保持头脑冷静、思路清晰,准确无误地传达徐向前的任何命令。

在战后的军事复盘中,郑维山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非常熟记在心,只要是有关两军情况的问题,他都可以侃侃而谈,这让徐向前对他十分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徐向前将他安排到了第三次反围剿行动中,尝试着将他培养成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并且后来又让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山炮连指导员。

但是对于当时的红军而言,如何操作山炮成了一个大问题。

众所周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共产党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彼时的工农红军,没有自己研究武器的能力,装备基本都靠抢。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炮连能否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关键性因素就在于被俘的国军炮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能说服他们为我们提供帮助,那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如果不能,那这支山炮连的存在就会十分鸡肋,也就拂了徐向前让他担此重任的用意。

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配合红军呢?郑维山看到被俘士兵凄惨的状况后,心里有了对策。

接下来,他没有说什么“假大空”的话,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被俘士兵关怀备至,亲自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

久而久之,国军炮兵部队逐渐被他感化,心甘情愿地将火炮技术传授给了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

有了国军炮兵的帮助,郑维山很快便让炮兵连成为了工农红军最强战力,并在随后的战斗中大放异彩,也向徐向前证明了他自己的能力。

不久后,郑维山便被调到了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队,得益于徐向前的教导,他很快成为了指导员。

激烈的拼杀洗净了他血液中的胆怯,艰苦的环境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而反复与敌军周旋的经历,则让天性聪明,心思缜密的他愈发擅长行军作战。

三年的时间,足够让年少的郑维山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1933年,年仅18岁的郑维山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先后成为团政委、师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对他一直十分倚重,而在之后漫长的战争岁月里,郑维山也从未让徐向前失望。

而作为一名能征善战、智勇兼备的骁将,郑维山的一生里还曾有过无数次“高光时刻”。

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便是他在华北战场的辉煌战绩,他所率领的三纵更是被誉为“华北劲旅”,屡建奇功。

1947年,国共两军在清风店交战时,局势陷入了短暂的胶着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郑维山原本收到的命令是率三纵撤出原驻地,也就是保定以北的徐水、定兴、固城一带,转而西攻涞水。

但郑维山坚持认为,就地坚守更能达到“引蛇出洞”歼敌的目的。他给野战军司令部发了一封言词激烈的电报:

“我们没有考虑,也不准备打涞水,我们的意见是在现地坚持,争取情况的变化。”

司令部领导也非常开明,没计较郑维山的态度,重新分析局势后同意了他的意见。

而正是这一坚守,使敌军误以为抓住了我军主力,引出敌第3军脱离石家庄,并北上与我方决战。郑维山也得以在这一战中大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作义

1948 年1月,我军集中火力猛攻保定,并与地方民兵和地方部队合伙演了一场戏,给当时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造成我军想要夺取保定的错觉。

傅作义果然上钩了,急令平汉兵团驰援保定。

此时的涞水城兵力空虚,守卫薄弱,正是最佳攻打时机。杨得志司令员当即命郑维山率三纵调头攻打涞水,势必歼灭敌第31师。

傅作义听闻此事,立即命令嫡系部队第 35军军长鲁英麟率有“虎头师”之称的第 32 师,夜乘汽车跟踪南下。

郑维山听说了“虎头师”要来阻截他的事,当机立断决定先打援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率部在涞水城西北四公里的庄疃村内,与“虎头师”32师展开激烈战斗,最终将其歼灭。

傅作义听闻此事,心痛不能自已。他后来在给第35军训话时说:

“一定要消灭郑维山的第三纵队,此仇不报,有愧于为我三十五军一名军人的称号!”

10月23日上午,傅作义在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召开的秘密军事会议上,决定突袭石家庄,将中共中央指挥机关“一锅端”。

中央军委收到这一情报时,立即命周恩来指挥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

周恩来迅速制定作战计划,并下令道:“晋察冀野战军第七纵队主力立刻转移到保定以南坚决抗阻南进敌人,以待第三纵队赶到会合歼敌,使敌不得南进。”

郑维山收到命令后,立即整顿军队,率领三纵朝目的地前进。

从矾山堡到满城的路程不算太远,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四天就可以与第七纵队会合。但郑维山所带领的队伍在察绥、热西和冀东等地连续征战七千余里,早已精疲力尽。

现在还要徒步穿过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山区,就连郑维山这位当年在长征路上三爬雪山、三过草地的战将也吃不消,更别说其他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也知道,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敌军装备精良,行军时又多用汽车、战马代步,且傅作义此人打仗十分注重隐蔽性和突然性。

所以,三纵如果不能提前或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造成的损失将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军队坚持走了两天两夜,原本郑维山已经下令修整,却又接到了聂荣臻的电报称:

“周副主席昨天向毛主席报告了三纵出发的情况,主席很满意。主席指示你们过紫荆关后,改为‘白天赶路,晚上小息’。”

郑维山再一次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当即下令丢掉除了枪支弹药以外的一切物资,天刚擦黑就开始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在30 日拂晓,部队提前一天到达了军委指定的地区——望都。

此时,侦察员报告说:“敌 94 军右翼师突破了望都防线,正向唐河以南进犯,我七纵已转退沙河一线布阵抗击。”

郑维山听到这话,心下一惊。唐河到石家庄仅 140华里,中间只有沙河一道防线,如果敌人强行突进,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郑维山在没有得到军委指令的情况下,便下令部队快速赶赴沙河。终于在31 日凌晨到达了沙河以北的燕赵、东抵村地域。

郑维山一刻也不敢停歇,立马致电聂荣臻,请求下达作战指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荣臻

聂荣臻却难掩高兴地说:“你快点儿和你的部队去休息吧,危机解除了。周副主席让我转告你们, 94 军得知你们提起赶到望都,害怕全军覆没,已经撤退了。”

郑维山这才放松下来,用四天昼夜兼程,换敌人不战而退,值了!

在1948 年冬平津战役的碱滩战斗中,郑维山再一次迎来了他的辉煌时刻——新保安战役。当时,郑维山率领的3纵接到的唯一指令就是:“包围新保安。”

当时国民党的第35军是傅作义手中的王牌,他能与我军周旋这么久,靠的便是这支军队。因此,郑维山认为,傅作义不可能放任第35军单独行动,必然会有援军前来接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作义

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郑维山在行军的途中不断派出侦察兵,在新保安周边探查。果然,敌方104军正在从东方悄然靠近新保安。

郑维山收到消息后,立刻致电4纵,在得知4纵没有发现敌104军后,郑维山心中渐渐有了想法。

尽管上级三令五申,告诫他要原地待命,绝不能擅自行动。但放任敌104军驰援敌35军,很有可能让自己的军队损失惨重。

想到这里,郑维山决定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围城,他自己则率军截杀敌104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

但他这种违抗军令的行为让上级十分气恼,甚至专门发了一封电报警告他:

“郑维山擅自将3纵队围城部队主力调至沙城地区,如35军逃跑,郑要负完全责任。”

郑维山知道现在不是辩解的时候,只是回道:“我这边的战况凶险,恐不能顺利阻截敌军,希望得到令纵的支援。”

其实兵团司令杨得志心里何尝不清楚郑维山的为人?如果不是情况紧急,他绝不可能不听军令,擅自打乱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

于是,杨得志火速派4纵驰援,生怕郑维山的军队因为等不到援军而战败。

最终,敌方的两支军队不仅没有会合,还被分别包围,逐个击破。傅作义被迫走向和平道路,北平和平解放计划得以顺利推进。

除此之外,郑维山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表现也异常出彩,最广为人知一场战役的便是金城反击战。

1952年,身处朝鲜战场的杨成武将军重病,无奈返回国内。郑维山临危受命,奔赴朝鲜接管20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朝鲜的郑维山昼夜不停地研究朝鲜的地形地势,终于,他将目光放到了敌军在金城地区的一个三角形阵地上。

这个三角形阵地就像敌方的一个瞭望塔,如果我军放任不管,那么以后打仗时我军便会束手束脚,无比被动。可如果贸然去攻打那里,很可能会吃不了兜着走。

但攻陷那个三角阵地的想法一直盘旋在郑维山脑中,久久不散。

于是,在反复推敲、计算了许久之后,郑维山终于在1953年五月,向自己的战友们宣布了这个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郑维山看来,最适合的作战方针就是速战速决。

我军距离那个阵地不超过3公里,这一点我们清楚,敌方也清楚。因此,必须出其不意,最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要达成这种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面上,我军派人猛攻敌方据点,假作困兽之斗。

暗地里,派一支小队秘密靠近三角阵地,趁敌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军突袭上,快速拿下三角阵地。

敌人意识到中计之后,定然会恼羞成怒,反过来攻打我军。我军可以利用敌军被愤怒冲昏头脑这一点,重创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话一出,满堂寂静。

谁也没想到郑维山会有这么大的胆子,这一招不慎,可是会满盘皆输啊。

但郑维山坚定的态度还是让几位将领动摇了,郑维山见没有人正面反对他,便将作战方案传给了中国志愿军总部。

彼时的代中国志愿军司令是邓华,他一向谨慎,为人十分稳重。

他看到郑维山的这个方案后,反复分析了敌我实力,最终驳回了郑维山的作战方案:“你这个作战方案太冒险,万一出了什么事,会对我军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

但郑维山坚持道:“司令您放心,我一定会拿下这场战斗的胜利,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愿意负全部责任。”

邓华和郑维山的作战风格虽然大相径庭,但他十分欣赏郑维山的一腔孤勇,于是叮嘱道:“那就按你的作战方案来办,记住,务必将损失降到最小!”

郑维山立刻保证道:“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要是失败,我会立刻自杀谢罪!!”

郑维山说到做到,在得知上面批准了他的作战方案时,他的几名亲信纷纷表示愿意与他共进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维山

但郑维山摇了摇头,说:“我既然已经和司令承诺过自己承担失败的后果,就一定会负责到底,不需要别人和我一起承担责任。”

借着夜色的掩藏,我军3000名军官悄悄的靠近敌军阵地阵地。

另一边,正面战场上的战斗也异常顺利,上万发炮弹如同流星雨般撞向敌军阵地,在郑维山的指挥下,炮弹的投放时而纵深,时而广泛,时而虚晃一枪,时而当头一炮。

搞得敌人头晕目眩,草木皆兵,还没开始交战便自乱阵脚,沦为了炮火中的焦尸。

最终,我军不仅攻陷了敌人的两个高地,还全歼敌人两个团,重创敌军。即便敌人进行反击,也在郑维山的周密部署下被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战被后世称之为“创造了战争史上奇迹的战役”,郑维山将军也因这一战彻底成了战争史上的名人。

可是此后,他的命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之后生活也变得举步维艰。

一直到1955年,徐向前才离开战场,被调回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这一当就是十六年。

但到了1971年,郑维山蒙冤,被下放到安徽的农场劳作。可即便如此,郑维山也始终相信,党中央迟早会拨乱反正,自己总有回去的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

因此在整个劳作期间,他相当有干劲,遇到重活累活都抢着干,很快便和农场里的人混熟了。

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参加革命前,我就是农村出身,经常在家里干农活。打了这么多年仗,我都快要忘了农活要怎么干了。好不容易有机会干农活了,你们可千万别和我抢。”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八年之后,一切都恢复正常,郑维山才在多方运作下重新回到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虽然郑维山已经回到了北京,但却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难,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徐向前元帅。

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老红军战士,居然在晚年被频频忽视,这让徐向前元帅得知后十分生气。

当时国内的局势刚刚稳定下来,这个时候传出苛待功臣的流言,那会寒了很多人的心。

徐向前再一次严肃地对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说道:“郑维山同志的生活管理问题,没有落实。这么老的一个红军,工资,粮票都要从安徽寄过来,这也太不像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总算解决了郑维山的生活问题。在之后的19年里,他一直都在为西北的建设作贡献。

直到1998年4月,83 岁的郑维山确诊为肺部肿瘤。

当时周围的人都瞒着他,在他的反复追问下,大家才不得不将他的状况如实道出。

但郑维山很豁达,生活的节奏也没有被这个噩耗打乱。三个月后,院方将斟酌了许久的治疗方案摆到了他面前。

郑维山:“怕什么,不就是做个手术吗!兵力部署都已准备好了,哪有后退的道理?枪林弹雨我都闯过来了,这算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手术室前,他还心情很好地自我调侃道:“战斗就要打响了,集中兵力、集中精力,按计划打下去就是了。”

手术后,他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都恢复得很好,还如愿参加了1999年建国50周年庆典。

所有人都以为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战胜了病魔,得以安享晚年。然而,仅仅过了一年,郑维山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再次病重进了医院。

虽然缠绵病榻已久,但郑维山的心态依旧很平和,他甚至将放射治疗、化疗、比喻为一场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坚信在医护人员和他自己的全力配合下,他们一定可以完全打赢这场仗。

可当郑维山得知化疗后需要吃许多贵重药品时,便宁愿吃稀饭点心度日,也坚决不让医院为他用药。

他认为他自己已经行将就木,没必要浪费钱。比起他,军队建设更需要用钱。弥留之际,郑维山用虚浮无力的手艰难的写道:“台湾……!我军现代化……加快……”

不久后的2000年5月9日,郑维山永远地合上了双眼,曾经无比璀璨的将星就此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维山将军一生驰骋疆场,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抛头颅,洒热血,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

即便在而在他病魔缠身,气若游丝的时候,也依然惦记着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样的将军如何能不让人动容?

向革命先烈致敬!是他们流血流汗拼死奋斗,才有了涅槃重生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对于郑维山的事迹,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