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鲜食玉米成熟上市的季节。近日,在肥城石横镇泉胜村的科技小院内,一根根浑圆翠绿、成熟饱满的鲜食玉米挂在杆上。村民们穿行在玉米地里,边采摘边分拣装袋,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泉胜村为何会选择种植鲜食玉米,还得从2022年5月份说起。当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对标品种选育,研发品种专利,促进鲜食玉米产学研高端发展,急于寻找合作社种植培育。

在肥城相关部门的牵头下,泉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合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其提供种子、种植指导,包括种植密度、技术、选育、农药寄送等全方位服务,泉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提供土地、按需进行种植、开展生产作业。

当年9月底,泉胜村成功举办鲜食玉米品鉴会,吸引来各地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参加。品鉴会后,鲜食玉米受到大家一致认可,参会人员主动联系纷纷下订单。

泉胜村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功试种105种鲜食玉米的基础上,2023年8月,年产1000万穗鲜食玉米加工线正式生产运营。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初级产品到直供商超精优产品的迭代升级,全年营收达到280万元,村集体盈利50万元。

有了前两年的种植经验,今年,泉胜村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片区,带动四合、唐庄等7个联建村在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等环节科学分工,全域1000余亩土地实现“种、产、供、销”全程托管,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今年,我们又投资80余万元,对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新上气吹式扒皮机、高温蒸锅及预冷车间,通过这次升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能,还达到了减损15%的效果。”孙元荣说。

在泉胜村,一穗玉米实现了从传统意义上的按吨销售到成穗零售,亩均收益从1000多元提升至近4000元。(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于学山 报道)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