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蕴藏工业遗产的城市水岸

彰显人民城市的“生活秀带”

漫步杨浦滨江

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艺术的

时尚感交织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杨浦滨江南段

5.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

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知名艺术家的

许多永久点位作品

为杨浦注入源源不断的艺术活力

这个夏天,来杨浦滨江

邂逅当代公共艺术

感受城市更新背后的人文关怀

今天,小杨带你探访

部分高人气作品

快约上好友

“说走就走”吧!

更多创意无限的城市公共艺术

等你亲自探索!

01

《起重机的对角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重机的对角线》表现的是三台废弃的橙色起重机在码头上卸货的场景。这一图样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全貌,它让三台起重机处于彼此对话的状态,创造出的作品不仅与场地的历史产生了对话,也将自身定位在了当代公共艺术的语境之中。

《起重机的对角线》

作者:费利斯·瓦里尼

位置: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腾越路与平定路交叉口东侧)

02

《黄浦货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浦货舱》是一个由21根红色涂漆的钢管组成的雕塑,位于老上海造船厂的所在地。艺术家在此片区找到了一艘废弃的船,在船身上标记椭圆和圆形区块,并将它们切割下来,连接到钢管的尾端。该雕塑选取了一件来自这条河流的过去的废弃工业物,它曾被人避之不及,如今却又被艺术家部分再利用,提醒着观众们造船业的重要历史意义。

《黄浦货舱》

作者:理查德·威尔逊

位置:瑞镕船厂旧址(杨树浦路640号)附近

03

《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徊》是一件6米长的雕塑作品,被放置在杨树浦煤气厂前堆煤地所在区域的一个平台上。两把钢铁造的椅子被嵌在整块的山西黑花岗岩里,石面经过雕刻抛光,看起来像夜里的河流那波光闪闪的水面。椅子被分别嵌在石板的两端,面朝彼此,凝聚着港口作为汇集点的历史和本土记忆。

《徊》

作者:沈烈毅

位置:上海煤气公司杨树浦工场旧址(杨树浦路2524号)附近

04

《轻舟过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轻舟过隙》是一个19米长的青铜制船型雕塑,它集中体现了曾经繁忙水路的动势和今天雕塑公园的静态、真正的港口空间与装置所处的假想空间之间的对比。雕塑呈现的是一个设计成当代建筑结构的船库,表面覆有青铜的部分让人想起传统的木板雕刻,也引导观众去想象曾经排列在黄浦江边码头的历史建筑群。另有线形元素穿刺过整个结构,象征着一支连接河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光阴之箭』。

《轻舟过隙》

作者:向阳

位置:上海煤气公司杨树浦工场旧址(杨树浦路2524号)附近

05

《若冲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冲园》再现了一个由混合材料组成的『盆景』城市,其造型近似于低像素马赛克构成的都市天际线。与此同时,装置也回应着此地作为港口的历史功用,采用的三种形态让人想起搬运集装箱的货船。宋冬利用钢铁和回收而来的门窗创造了这一结构,它将会收纳当地居民每日的生活用品,以及从早前工地上搜集来的旧材料和物件,以反映上海的历史和当代发展。

《若冲园》

作者:宋冬

位置:皂梦空间(杨树浦路2310号)附近

06

《1年/1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年/1万年》是一个安装在前上海肥皂厂内的装置作品。川添受启于这个洞穴般的空间和它在历史上的用途,创造了类似于石笋和钟乳石的抽象形态装置,它们用塑料制成,外部包裹着肥皂和盐。每个装置部分以不同的间隔节奏亮起,但也同时在嗅觉层面与观众进行着互动,因此深化了沉浸式的体验。

《1年/1万年》

作者:川添善行

位置:杨树浦路2310号皂梦空间

07

《拱门:艺术、旅行与相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拱门:艺术、旅行与相遇》由四座彩色包钢的桥组成,延续了吉马良斯对于文化遭遇与传统的兴趣。以港口本身为灵感,艺术家创造的拱门各自扮演着不同的出发点和抵达点,同时也是向船只通行其上的水路致敬,在历史上,是它让不同文化间的创新和知识交换成为可能。

《拱门:艺术、旅行与相遇》

作者:荷塞·德·吉马良斯

位置:杨浦大桥以东滨江栈桥上

08

《山-索福克勒斯、赫拉克勒斯、

苏格拉底、荷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索福克勒斯、赫拉克勒斯、苏格拉底、荷马》的组成元素来源于古希腊人物。作品中,艺术家将苏格拉底、索福克勒斯、赫拉科勒斯和荷马的胡须放大,并将它们倒置。从远处看,这些胡子(用树脂做成)让人想起贡石,又称文人石,或者,像作品名所说的,让人想起山地。通过挑战观众对于雕塑的视觉阐释,徐震®意在强调人与文化史、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山-索福克勒斯、赫拉克勒斯、苏格拉底、荷马》

作者:徐震®

位置:杨浦大桥以东

09

《时间之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之载》指涉了黄浦江滨江公园曾经作为港口的历史。这条 16 米长的透明玻璃船被放置在一片波涛起伏的草地中央,里面填装着当地的泥土,并种植着三株木兰花树(上海市的市花)。随着时间推移,土里可能会长出别的植物,就此形成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生长的艺术作品。

《时间之载》

作者:大岩·奥斯卡尔

位置:世界技能博物馆(杨浦区杨树浦路1578号)附近

10

《STREE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TREEG》是一个6.5米高的青铜树装置。树上的每个分枝都覆盖着从港口老工业区回收而来并被粉刷过的鹅卵石。它们像五颜六色的果实,在向造船厂的历史背景致敬的同时,也将这个当代艺术公园比作新生机的孵化之地。

《STREEG》

作者:帕斯卡尔·马尔蒂纳·塔尤

位置:明华糖仓(杨树浦路1578号)附近

11

《城市的野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的野生》是一个顺着河边小路辐射了190米的地上作品。通过与当地居民合作的一系列工作坊,浅井使用花朵和鸟的形态创造了一副图像,以表现再生区域的新兴活力。

《城市的野生》

作者:浅井裕介

位置:绿之丘(杨树浦路1500号)附近

12

《天外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外之物》的形状是一颗正在下落的雨滴。在此,艺术家延续了对于『纯粹』概念的探索,作品的抽象形态邀请观众去寻找自然、生命与艺术之间的关系。雕塑涂有荧光色的外漆,在夜空的映衬下会散发幽光。

《天外之物》

作者:刘建华

位置:杨树浦驿站雨水花园站(通北路路口向东200米)附近

13

《投射之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射之窗》是一个采用了变形的网格形态的钢铁架构作品。它邀请观众从不同的角度透过雕塑向外看,重新思考我们观察上海建筑地标与风景的方式,以期提供一种再次『观看』这座城市的机会。

《投射之窗》

作者:袁烽

位置:毛麻仓库(秦皇岛路32号)附近

寻一个空闲

约上好友来杨浦滨江走走吧!

文字:吴百欣 王歆瑜

编辑:吴百欣 方思雨(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