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勤劳可以致富”“努力才能改变命运”之类的话,小时候,我们对此深信不疑,但是长大以后才发现,这个世界有无数拼命努力的人,却往往沦为社会底层,或许其中,就有我们自己。

社会中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丰满的梦想和昂扬的斗志,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力拼搏之后,梦想却始终遥不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勤劳却不富有,努力却不成功的人,那为什么努力生活的人,却反而常常沦落到社会底层?或许我们可以透过孔子的一生,来解释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阶层限制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贵族,但他这一辈的时候家族已经没落,而且孔子是庶出,因此三岁丧父之后,他和母亲被逐出家门,从小就过着比较困难的生活,实际上已经沦为社会的底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孔子十几岁的时候就立下远大的志向,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到二十几岁的时候,孔子就立志要走进仕途,他对天下大事不但观心,而且很有见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

到三十来岁的时候,孔子已经小有名气,陆续受到各国国君的召见,后来还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与治国主张,但直到去世,没有获得重用,反而四处流离,凄凉而终。

孔子被后世誉为圣人,可见他思想学说的价值,那为什么当时却没有人愿意采纳他的政见?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阶层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孔子的祖上是贵族,但到他这一代已经沦为底层,同时也得不到更高阶层的背书,尽管他曾一度出任鲁国大司寇,但却与权贵阶层格格不入,甚至处于对立矛盾的关系,所以,社会阶层的限制,让孔子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命中注定

《寒窑赋》有句千古名言——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文章还用“孔子厄于陈邦”的故事来作为例证。孔子也相信命运,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中还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的成与败,往往不是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再有本事的人,也敌不过命运那双无形的手,哪怕是孔子,也无法和命运对抗。

家庭基础

孔子的道德学问毋庸置疑,而且他也很努力,再怎么困穷,也坚持自己的理想,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孔子的家庭。

孔子小时候的家庭并不幸福,三岁丧父,从小跟着母亲生活,长大后由哥哥出面,替他安排了一场包办婚姻,因为孔子当时工作不好,家庭条件也很一般,所以只能娶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随着孔子思想的不断提升,夫妻俩精神层次与境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几乎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孔子的婚姻并不幸福,再加上孔子常年在外漂泊,又没有赚到什么钱财补贴家用,所以他的家庭生活,其实只能用失败来形容。

都说家庭、是男人成功的基础,虽然孔子并不是普通人,但他曲折的命运或多或少也和家庭失败有关,所以,只有幸福的家庭基础,才能托举成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