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始工作却迟迟不能进入状态。打开一本书,看了两眼就想刷手机……

我们的进度条好像总是停在最开始的阶段。

一再拖延、总是启动失败会带来无力感和挫败感,导致人们破罐子破摔,更不愿意开始。

都说万事开头难,怎么才能踏出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轮子想要转起来,一开始肯定要花大力气去推动,但努力不会白费,轮子一旦转起来,就会越转越快、形成惯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飞轮效应”。

做事情也一样,如果能撑过最开始难熬的时段,就会越发顺利地进入状态。一般来说,任务开始初期的10~15分钟最容易分心,也最容易失去耐心,如果能强迫自己全神贯注坚持15分钟,后期就很难中断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

试着坚持15分钟

怎么做到“坚持15分钟”?

一是做好心理激励。就像运动员要进行赛前动员一样,在任务开始时,一定要坚定信心,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务必撑过15分钟。

这个小小的心理仪式能帮助转换认知,从拖拉模式变成开干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强力执行15分钟。刚开始使用这个方法时,可以设定闹钟来提示,15分钟之内,不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要坚持下去。

直到闹钟响起,你可以选择继续或是中途放弃。达到15分钟的目标后,也许有的人会松一口气,但更多的人会选择继续,因为当你越来越接近目标,坚持下去的意愿就会盖过放弃的想法。

三是随时践行这个习惯。如果强力执行15分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接下来就要保持这个好习惯,把它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

每当自己要拖延时,立即启动15分钟计划,久而久之,大脑会适应这种模式,即便没有定时闹钟和外界约束,也能按照这个模式执行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是随时反馈、及时调整。15分钟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每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比如意志力、专注力确实比较差的人,可以从坚持10分钟开始,最好不低于8分钟,否则起不到“飞轮”效果;而那些觉得坚持15分钟很容易的人,可以扩展到20分钟;已经适应了15分钟的人,也可以逐渐增加时间。

不论如何,都要在实施一周后观察其有效性,即启动技术有没有帮助你克服拖延、提升执行力?

如果效果良好,那就持续21天,巩固这个习惯;如果还是拖拖拉拉,说明15分钟太容易,需要加时;如果总是中途放弃,则要降低难度,减少时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陕西百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