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遗址,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的五营镇邵店村东侧,坐落于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和相接的缓坡山地上。这一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丰富面貌,而且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甘肃省文管会在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了大地湾遗址。1988年1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4年12月被甘肃省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考古发掘,遗址内出土了陶、石、玉、骨、角、蚌器等文物近万件,其中包括房址241座、灶址104个、灰坑和窖穴321个、窑址35个、墓葬70座和壕沟9条等。这些发现充分展示了大地湾遗址在新石器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其规模、遗迹遗物丰富程度和研究价值均超过西安半坡遗址,成为新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地湾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期年代最早、历时最长、层次最完好的古遗址之一,总面积达到275万平方米。遗址内容涵盖了原始建筑、绘画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个方面,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已出土的文物中,包括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业标本、最早的彩陶、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宫殿式遗址和最早的绘画等,这些发现都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地湾遗址中,房屋建筑遗址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F405大房子,其规模宏大、形制复杂,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独一无二。此外,F411房屋居住面上绘有的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之一,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地湾遗址的经济形态主要以定居的农业为主,这一点从出土的大量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中得到了印证。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众多,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大地湾遗址还根据地层可分为四期,即大地湾一期和仰韶文化早、中、晚期,这为研究甘肃东部地区考古编年与序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该遗址也为我们认识和研究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