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78年,我转业回到了山东老家,被安置到了县里的供销社工作。供销社在当时可是个吃香的单位,管着方方面面的供应,几乎所有日常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都得经过这里。

大家都说,在供销社工作,就像是手里握着一把钥匙,能开很多门。

一开始,我对这个工作挺满意的。每天和同事们一起上班,下班后还能和老战友们聚一聚,聊聊过去的军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销社的工作不算太辛苦,主要是负责管理库存,接待顾客,有时候也要出去跑跑业务。有些琐碎,总的来说,还算轻松。

半年后,县里决定成立工商局,说是要加强市场管理。消息一出,供销社里就炸开了锅。领导说要从供销社抽调几个人去下面的工商所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同事们的反应都是不情愿,毕竟供销社的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不错,谁愿意去一个刚成立的部门,条件肯定差很多。

那天,领导在会上宣布这个消息后,大家都沉默了。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没人愿意主动站出来。

回到宿舍后,大家议论纷纷,小刘说:“谁要是被调去工商所,那可真是倒霉,条件肯定比不上咱们供销社。”

我听了这些话,心里也有些犹豫。供销社的工作虽然稳定,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是少了当兵时的那种激情和挑战吧。

我还记得在部队里,老班长常常对我们说:“做人要有担当,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这些话一直刻在我心里,让我在遇到抉择时,总是想起那段军旅生涯,想起那些战友们的脸庞。

思来想去,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找到了领导,主动请缨调去工商所工作。领导听了有些吃惊,还是同意了我的请求。

这个决定一出,同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人甚至说我傻:“放着好好的供销社不干,非要去那个没人愿意去的地方。”

就这样,我离开了供销社,开始了在工商所的新工作。初到工商所,条件确实艰苦。办公地点是在一个旧仓库改造的,里面简陋不堪,夏天闷热,冬天寒冷。

办公设备也很少,几张破旧的桌椅,一台老旧的电话机,还有几本厚厚的法规手册。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检查市场秩序,处理各种纠纷。

尽管环境艰苦,我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每天忙碌而充实,让我找回了当初在部队时那种拼搏的感觉。

有一次,我和同事小王去一个偏远的集市检查,发现那里的市场管理混乱,小商贩随意摆摊,交通堵塞不堪。我们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和当地的居民、商贩们反复沟通,终于把集市的秩序理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不像供销社那样舒适,却让我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看到市场秩序井然,居民们满意的笑脸,我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在工商所的工作也渐渐得心应手。有些辛苦,每当想起老班长的话,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事实证明,当初的决定并没有错,反而让我走上了一条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道路。

回想起我的军旅生涯,总是让我感慨万千。1969年底,我怀揣着满腔热血,从山东老家奔赴河北,成为了一名工程兵。

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也磨炼了我的意志,尤其是老班长对我的影响,更是让我终生难忘。

老班长是个硬汉,参加过“康藏公路”的修建,手上满是厚厚的老茧。他经常对我们说:“作为一名战士,必须勇敢,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第一次参加隧道施工时,我心里有些发怵,老班长看出了我的紧张。他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赵文华,不要怕,咱们是工程兵,就是要啃硬骨头。只要咱们不怕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老班长的话给了我无尽的勇气。在之后的施工中,无论是开山修路,还是架桥引水,我都主动请缨,争着去干最艰苦的活儿。每天工作下来,疲惫不堪,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老班长的教诲,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坚韧,什么叫做担当。

1978年,我转业回到了老家,开始在供销社工作。半年后,县里要成立工商局,要求供销社抽调人员。

我犹豫了,但老班长的教诲在我耳边回响:“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这句话,让我下定了决心,主动申请调到工商所。

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觉得我放着安稳的工作不干,非要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地方。我知道,这是我应该承担的责任,是老班长教给我的勇敢和担当。

在工商所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每当我回忆起军旅生涯中的那些点点滴滴,尤其是老班长的那番话,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份工作,既让我找回了当初在部队时的那种拼搏的感觉,也让我体会到了更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刚到工商所时,条件确实比不上供销社。办公的地方是一个老旧的仓库,破破烂烂的桌椅,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