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

我叫刘杰才我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那时候家里比较穷,孩子也多,基本上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父母有时候为了让我们几个孩子能够吃饱,他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尽管如此家里的粮食也不够吃,有时候根本撑不到来年分粮的时候。

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基本上也都是这种情况,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这种状态。

这种情况一直到我成年以后才发生改变,那时候我毕业之后就没有继续上学,主动放弃学业帮助父母下地挣工分,两个弟弟和妹妹年龄也越来越大,也能帮助家里干一些活减轻家里的负担,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好,不再像以前时候那么拮据。

我记得在我19岁的时候,母亲给我找了一门亲事,父母总想着趁着他们还年轻多帮衬我一点,那个时候家里也存了一些钱这是父母专门为我说亲准备的。

母亲介绍的女方是隔壁村一个叫刘晓华的女孩,那次的相亲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我记得刘晓华问我:如果咱俩结婚以后是跟着你爹娘过,还是我们自己分出去单过?

我笑着说道:我想着还是跟着爹娘一起过,毕竟几个弟弟妹妹还小,我又是家里的老大,总得帮衬一下父母,再说了跟着他们一起过到时候我爹我娘也可以帮我们一起照看着孩子

刘小华听我这么说,并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她继续问道:我们这边的彩礼是150元,不知道你对这个彩礼有没有意见?

我听着刘晓华这么说心里也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们要这么多么多彩礼。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们一家一年到头能存下30块钱就已经很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对刘晓华说道:这个彩礼是不是有点多?我们那边顶多也就七八十块钱,150块钱对于我们确实有些压力。

刘晓华看着我对我说:我们这边都这样,你要是觉得合适我们就继续往下谈,你要是不合适那我们就算了。再者说了你是出来相亲的,这点钱还拿不出来,你出来相什么亲?

我听着刘晓华这么说心里非常的不舒服,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了,我连忙起身带着母亲就走了,回家的路上母亲问我怎么样,我对母亲说道:我看还是算了吧,她家真是狮子大张口要150块钱的彩礼,我们家上哪弄这么多彩礼?

母亲对我说道:你这孩子,你就不能好好跟她说说吗?再说了我们回家凑一凑看一看啊。

我对母亲说道:娘,我们家有多少钱我大约也能猜到,这几年好不容易家庭情况好点了,再因为我的婚事再欠一定账那我可不愿意。

母亲说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说?我们当父母的不就是为了你们小孩能够以后成家立业吗?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媳妇没了你再上哪去找一个合适的?

我对母亲说道:归根结底她还是嫌弃我们家穷,她还说我没钱相亲干什么?这话从一个大闺女嘴里说出来都不嫌丢人,我听着都不得劲,她还好意思说这样的媳妇不娶也罢,她也太势利眼了。

母亲听我这么说也没有多说什么,或许我说的话她也听到心里去了,毕竟老话说的好娶妻娶贤,家和万事才兴,总不能娶一个整天嫌这嫌那的媳妇,到时候家里不都乱套了。

母亲听我这么说也就没再强求,我这次相亲也就此过去了。

本来我以为我和刘晓华的交集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发生,让我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嫁给了我们村大队书记的儿子。

记得有一天,母亲回到家对我说道:你还记得上次跟你相亲的那个女孩吗?

我说道:是叫刘晓华的那个女孩吗?

母亲说:是,就是她

她怎么了?我反问母亲

母亲说的:我今天从村里的其他人那里知道他过两天要嫁到我们村,并且还嫁给了大队长的儿子。

我听着母亲这么说,心里有些惊讶,没想到她竟然嫁给了生产队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对母亲说道:嫁给队长的儿子确实要比嫁给我们家要强很多,毕竟队长家的生活在我们村可是数一数二的。

母亲说道:哼!还不是看中了人家的钱,队长家的儿子长什么样村里的人都清楚,和你比差远了还不是看上了人家的家底吗?这种女孩也幸亏你没要

我笑着看着母亲一脸幸灾乐祸的样子,其实我知道她心里是冒着酸气的,毕竟人家一开始就没看上我和我们的家庭,母亲这么说无非也是说说酸话罢了。

不过母亲说的有一句话是对的,大队长家的儿子无论是长相和身高在我们村确实是排倒数的。

刘晓华虽然长的不是特别漂亮,但是也属于中上之姿,但是不管怎么讲刘晓华跟我彻底是没有什么关系

刘晓华嫁到我们村以后毕竟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时候下地的时候也经常看到,我与刘晓华相亲的事情村里也有很多人知道,难免会说一些闲言碎语,无非就是说刘晓华看上队长家的儿子没看上我可能是嫌弃我家穷。

这种事也是事实我和父母也没办法堵人家的嘴,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的淡忘

2

令我有些不舒服的是有一次刘晓华遇到我对我说道: 兜兜转转没想到还是嫁到了你们村,不过幸亏当初没嫁给你,嫁到你们村才知道你家过的确实不好。

我笑着说道:你这话说的我也幸亏没娶你,要是娶了你家里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呢,我还是比较庆幸的

刘小华说:你……

对于这种势利眼的女孩,我实在是看不上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以后基本上每次遇到她都会尽量的避开她走,哪怕实在避不开也尽量少跟她说话,毕竟人家是有夫之妇过多的和人家说话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和误会。

时间来到了1977年,那一年村里有几个去纺织厂上班的指标和名额,但是是有严格要求的,他们招人的条件最低是初中生,那时候村里有五个人符合条件。

去厂里上班不仅符合条件就行,还得参加考试和面试,只有考试面试全部通过才有机会去纺织厂干活,毕竟在纺织厂干活的基本上都是女同志,所以对男职工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而这五个人当中,就有我和刘晓华的对象李三木,我们统一到县城参加面试和考试,最终的结果是我和村里另一个叫刘三强的男孩入选了。

刘晓华的对象李三木并没有入选,当家里人知道我能到城里当工人之后非常的高兴。

那时候一个村里能有两三个工人就不错了,很多村里的人都梦想有一天能到城里当工人,到城里当工人每个月工资基本上在二三十块钱左右,可不要小瞧这二三十块钱,家里村里下地干活一年都不一定能存下50块钱。

我自从到了纺织厂上班以后,每个月就给自己留五块钱其他的都交到父母的手里,这样极大地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