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宝马i3的门槛价降至18万级之后,奥迪A4L也紧随其后跌破20万元。

当奥迪A4L的裸车价降至“1字头”的时候,许多媒体都说“中产被刺痛”;然而之前的宝马i3、1系、奔驰A级、奥迪A3、捷豹XEL、凯迪拉克ATS-L/XTS/CT4等车早已进入“1字头”阶段,为何这些车没有带来相关的话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解读。

Yahoo公司曾经以30万份有效调查问卷描绘出中国中产者的画像,其特点是月收入在万元以上,开标致307或奥迪A4轿车,住明星楼盘,用IBM、索尼或三星等笔记本电脑,用索爱、摩托罗拉或诺基亚等高级手机;并经常出入五星级豪华酒店,善于刷卡消费,向往的旅游地点是法国、东非或东南亚等地。

雅虎公司的调查数据还是值得参考的,虽然这个调查报告看起来就很有年代感,可是里面出现了奥迪A4轿车。

也就是说在普遍认知中,奥迪A4是超过宝马3系或奔驰C级的中产者标配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象

即便作为中产者的标配品牌与车型,奥迪A4L就不能降价吗?任何产品都可以也需要依据市场动态进行产品定位与价格调整,近期几乎所有乘用车都在以价换量,主流车比比皆是,所以说19万级的奥迪A4L会刺痛中产确实很难理解。

只是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中产会被19万级的奥迪A4L刺痛的原因是没有自我剖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迪A4L作为中产者的标配,它的功能早已不是通勤代步。

中产者的特点至少有十点,其中有三点基本都认可。

  1. 追逐小资情调
  2. 喜欢时尚攀比
  3. 稍显冷漠

在《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他们的消费文化》一文里对中产的消费行为有清晰的描绘,其追求炫耀性的消费和享乐主义,对于小资情调是非常痴迷的;可是大多数中产又略显冷漠,甚至在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上会显得无情,并且还会有着一种患得患失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会有这种复杂的情绪呢?

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中产人士的生活、工作和家庭实际是最不稳固的,因其掌握了一定财富却没有掌握任何生产资料,同时也没有足够多的资本积累;其偏高的收入促使其提前进入高消费阶层,但是没有积累和资料则注定随时可能被淘汰,于是就会焦虑。但是客观上多数中产即便经历震荡依然能够有超过一线员工生活品质的能力,然而这些中产普遍无法接受生活品质的退步,哪怕是一点点,所以焦虑的情绪则会进一步加重,任何与中产人士高度关联的动态都会刺痛他们。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说19万级的奥迪A4L会刺痛中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整

作为中产者应当学会自我剖析与疗愈。

奥迪A4L的大幅优惠是正常现象,因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技术革命,也就是汽车电动化;当一种技术替代另一种技术的时候,必然会有一批新品牌替代旧品牌,技术革命也是革命,革命无非是打破旧的、创造新的。所以不只是奥迪A4L,几乎所有传统汽车品牌都将经历技术浪潮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不只是这些汽车品牌,中产人士也一样。

在工业4.0的阶段里,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概念的出现也必然会淘汰掉一批中产,所以“中产返贫”的现象才会出现;但是只要合理的进行分析与规划,并且进行消费心态的自我调整,即便中产会有一定退步也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返贫。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中产人士是否愿意心态的自我调整,参考雅虎的调研数据,如果中产人士能多一些包容和善意,其消费行为中则不会出现攀比型的消费行为,而一旦没有了攀比消费行为与欲望则会坦然接受一切,同时也能更好的调整心态以实现再一次的突破与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攀比消费实际是一种狭隘和残忍的消费心态,人们普遍认为中产人士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客观事实比下有余、比上远远不足,未能掌握和实际掌握生产资料所在金字塔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是有质的差异的,相信清醒的中产都能认识到这个事实——于是攀比消费心态出现了。攀比消费的本质不是向上、而是向下,说穿了就是中产人士面向低收入人群炫耀,因其只能做到这一步。

所以攀比消费心态的本质是中产人士为证明自己的阶层而对低收入人群进行的尊严践踏,或者说是一种刻意的划分阶层,这种心态是非常不健康的,是建立在对他人伤害的基础之上的;那么想要不被刺痛则要找回健康的消费心态,同时放下虚伪的面具,挖掘一下自己内心的善意与良知。

天和Auto编辑,欢迎转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