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全国农技推广”微信公众号消息,据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监测,6月以来一代棉铃虫成虫进入盛发期,黄淮、华北和东北蛾峰偏早、诱蛾量偏高,6月下旬至7月上旬气象条件对北方二代棉铃虫发生有利,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北方大部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上偏重发生,在棉田偏轻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500万亩,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黄淮北部和华北大部迁入区蛾峰日集中在6月上旬末至中旬中期,多个监测点蛾量接近或超过2023年同期。截至6月17日,河北吴桥、栾城、正定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分别为36861头、7236头、4085头,其中吴桥、正定均是去年同期的2.9倍,栾城接近去年同期;大名、巨鹿、宁晋、临西、正定、深泽、高邑、故城、饶阳、枣强、阜城、沧县、大成、文安、鹿泉、安次等16个监测点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均超过1000头,累计诱蛾量超千头的监测点数量是去年的3倍,蛾峰日多在6月9-13日,比去年早5天左右,峰日蛾量多为几百头。截至6月16日,山东烟台龙口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为2254头,是去年同期的2.1倍;全省9个监测点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在100-1000头,此外,商河、郓城、鄄城分别为5765头、1320头、1276头,与去年同期持平,蛾峰日集中在6月9-15日,峰日蛾量多在几十至200头,商河6月9日最高2795头。

东北地区陆续见蛾,蛾量接近或略低于2023年同期。截至6月16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212头,比全年同期高12.8%;乌拉特前旗、磴口、临河区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34-88头,低于去年同期。截至6月17日,辽宁建平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28头,略低于去年同期;喀左6月18日出现蛾峰,比去年早10天,峰日单个诱蛾器平均诱蛾量79头。

编辑 张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