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这个词,在2022年突然火了起来。它指的是一种低欲望、不努力的生活态度,与内卷相对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最近,老王却观察到,不少原本优秀的职场人,也包括一些中高管们也开始“躺平”了。他们曾经是职场中的佼佼者:有的毕业于名校、有的大厂出身,有的是业绩冠军、有的是团队中流砥柱。他们为何选择“躺平”?又是如何“躺平”的?

带着这些疑问,老王跟多位选择“躺平”的优秀职场人聊了聊。老王发现,他们之所以选择“躺平”,大多是因为工作或生活上的压力和困境,而非对“躺平”本身的价值认同;同时,他们并没有真的完全放弃奋斗,而是通过“躺平”来换取某种更宝贵的东西。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他们的心路历程。

1

“我不想再当螺丝钉”

李林(化名),35岁,大厂中层。

李林曾在大厂做过多年运营。他所在的部门业务发展迅速,几乎每半年就会扩招一倍,员工人数从几十人迅速增长到几百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作为中层管理者,需要不断带新人。

但他发现,新人的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公司扩张的速度,导致很多新业务都难以做深做透。而且,由于公司业务过于复杂,每个人的工作都只是其中的一环,很难看到整体。

“每个人都像是一颗螺丝钉,只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无法看到整个机器的运转。这种工作状态让我感到厌倦。”李林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决定辞职。辞职后,他加入了一家小公司,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虽然收入只有之前的一半,但他认为这份工作能让他看到业务的全貌,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

“我不在乎钱多钱少,只希望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李林说。在他看来,“躺平”并不意味着放弃奋斗,而是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

“我不想再被PUA了”

周洋(化名),32岁,创业公司员工。

周洋曾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过两年。在这两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到深夜,周末也常常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他的上司是一个极其严苛的人,总是对他的工作提出各种要求和批评。

“他总是说我做得不好,但又不告诉我怎么改。每次开会都是对我的批斗大会。”周洋说。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中,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失眠和焦虑症状。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周洋选择了辞职。辞职后,他加入了一家国企,虽然薪资待遇不如之前高,但工作压力小了很多。他说:“我现在终于可以按时下班了,也有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了。”

对于周洋来说,“躺平”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他不想再被无休止的工作和PUA式的管理所困扰,想要找回自己生活的主动权。

3

“我不想再做工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婷(化名),30岁,互联网从业者。

赵婷曾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她所在的团队业绩一直名列前茅,她也多次获得过公司的表彰和奖励。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发展,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适应公司的变化。

“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视数据和指标,而不是用户体验和产品价值。”赵婷说。在她看来,公司已经从一个创新型企业变成了一个追求短期利益的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赵婷选择了辞职。辞职后,她加入了一家非营利组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虽然收入大幅下降,但她认为这份工作更符合她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

“我不想成为一个只会追求KPI的工具人。”赵婷说。对她来说,“躺平”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4

“我只想过平淡的生活”

刘强(化名),35岁,金融从业者

刘强曾在一家知名金融机构工作过十年。在这十年里,他从一个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资深经理人。然而,随着职位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每天忙于工作和应酬客户,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刘强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规划。最终,他决定辞去高薪的工作,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收入大幅减少,但他认为这份工作能让他过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他说:“我现在每天都能陪在家人身边,看着孩子成长。这是我最想要的生活。”

对刘强来说,“躺平”是一种回归生活本质的选择。他不再追求金钱和地位,而是更看重家庭和个人的幸福。

5

“我不想再为资本家卖命了”

陈浩(化名),33岁,IT从业者。

陈浩曾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过五年。在这五年里,他从一个普通程序员成长为一名技术总监。然而,随着职位的提升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忍受公司的文化和管理方式。

“公司只关心利润和股价,而不是员工的福祉和成长。”陈浩说。在他看来,公司把员工当作赚钱工具,而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在这种情况下,陈浩选择了辞职。辞职后,他加入了一家初创公司担任CTO(首席技术官)。虽然薪资待遇不如之前高,但他认为这是一次重新定义自己职业生涯的机会。

“我想为一家真正关心员工福祉的公司工作。”陈浩说。在他看来,“躺平”是一种反抗资本家剥削的方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行业的现状和未来。

6

“我不想再做重复劳动了”

王莉(化名),34岁,广告从业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莉曾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工作过八年。在这八年里,她从一个文案小白成长为一名创意总监。然而,随着职位的提升和工作量的增大,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保持创造力和激情。

“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劳动和应付各种客户的要求。”王莉说。在她看来,公司已经失去了最初创立时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理念。因此,她决定辞职并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虽然收入不稳定且风险较大但她认为这份工作能让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我想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王莉说。对她来说“躺平”是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方式。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和社会价值。

“躺平主义”作为一种现象值得职场人关注和思考。我们应该认识到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危害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引导和改变它。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