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律师,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到法院调取案卷材料,档案室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我调取的案卷材料年代久远,但是档案室工作人员态度热情,工作细心,很快便将我需要的材料交给我。”近日,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档案室接连收到了两名当事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对兴庆法院档案工作由衷点赞。

兴庆区法院是全区收案最多的法院,自1973年建院以来,档案室收录了自1950年以来民事、刑事、执行、财务等七大类64万件各类档案卷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凯丽(左)、杨诗华(右)耐心接待调档人员

调档工作要细心也要尽心

“媛姐,请帮我看下某某案卷中有没有当时保全扣押的涉案车钥匙?“有呢,我已经查到了。”6月14日,从档案管理员张媛媛手中接过涉案财物,执行局法官不禁感叹档案工作的高效率。

张媛媛每天都面对着满屋林立的档案密集架、卷帙浩繁的各类业务案卷,但她早已轻车熟路。在同事眼中,她是查档“最强大脑”,而她对自己的要求是能做到“提名知卷”。

2024年5月的一天,某单位工作人员到兴庆区法院档案室求助,要查询2007年60多份法律文书。因为时间跨度长,案卷材料多,档案系统暂无法查询2009年以前的执行档案。此时,就连当事人都觉得希望渺茫。

浩繁的材料堆中如何精准查到当事人需要的法律文书?办法总比困难多。张媛媛想到先通过民事查询,核对双方当事人无误后再从台账中获取执行案号的办法进行查询。在不影响正常对外业务接待工作的同时,张媛媛、杨诗华、李凯丽三位档案管理员放弃午休,加班加点,逐个对照查询,终于成功查阅到当事人所要的17年前的所有材料。

档案管理员杨诗华两年前曾接待了一位76岁的老年人,说其需要调取一份案件判决书。

杨诗华在与其沟通时发现,老人因为语言表述不清且带有方言口音,无法准确描述案件情况。为了解决老人的困难,杨诗华询问了其家属的电话号码并拨打电话联系,询问他们知晓的案件情况。经询问得知,这份判决书可能在1970年至1975年之间。随后,杨诗华翻阅1970年至1975年五年间的档案纸质登记本,逐页查询当事人名字。两个小时后,终于找出这份1972年的判决书,解决了老人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媛媛在浩繁的档案库中查阅资料

档案服务有速度更有温情

“只要有案号、身份证号等准确信息,我们从输入到打印调出法律文书,一两分钟就能完成。”杨诗华介绍,兴庆区法院采用“以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的诉讼档案保管利用新模式,为当事人提供“来了就调、调了就走”的调档体验。

“每次来这里调档,管理员的态度都让人如沐春风。”宁夏辅德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静说。

“阿姨,您慢点!”2024年2月的一天,杨诗华看到一名妇女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气喘吁吁地走进档案室,她立刻搀扶其坐下,并为其倒上一杯温开水。在为该妇女调取完所需材料后,杨诗华得知其还要联系承办法官、递交材料。考虑到当事人行动不便,杨诗华主动为其联系法官。

在与法官电话协调沟通后,杨诗华及时告知当事人法官马上开庭,法官开完庭来取材料,并安抚其耐心等待。“姑娘,太谢谢你了,你今天可是帮了我的大忙。”当事人感激地说。一个小时后,法官赶到档案室见到当事人。

“您好,请问您需要调什么?”2024年3月的一天,正在前台工作的李凯丽热心询问,却没有得到回复。她发现当事人是一名中年男子,面露难色,指着自己的嘴巴,不时用手比画着。原来,该男子是一位聋哑人。

考虑到情况的特殊以及沟通的不便,李凯丽拿来了纸笔,男子点点头。之后,档案室里出现了两人“你写一句、我写一句”沉默对话的场景。在与当事人文字沟通后,李凯丽了解到当事人是一起诈骗案的受害者,他所需要的材料相对复杂。李凯丽详细询问了当事人对于案件了解的相关情况、被告人姓名、主审法官是谁等问题,最终顺利为这位特殊的当事人调取了所需的材料。男子临走时举起了大拇指,为李凯丽的真诚服务由衷点赞。

“事后,我才发现,和这名聋哑当事人的对话写满了5页A4纸。虽然沟通很不容易,但是能顺利为这名当事人提供帮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李凯丽说。

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一名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兴庆区法院档案室对外接待当事人、律师查阅卷宗6142人次,调取复印卷宗材料93000余页;对公接待公安、检察院、纪委等单位查阅卷宗897人次,调取复印卷宗材料23100余页,对内借阅卷宗311卷、782册,为群众提供准确、高效、便捷的档案借阅服务。

来源: 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