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单元颁出了所有六个奖项,中国导演曾志凭借《这周五的游乐场》获得“最佳影片”大奖。曾志动情地回忆说:“好几年前,我看到这边在放电影,过来一看,发现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过了几年,我竟然跨过了这条马路,来到了这个主会场,这是很大的一个跨越。意味着我的电影之路开始了,真正地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这周五的游乐场》获得“最佳影片”大奖

发现和培育新人新作

正如曾志所言,创办20年来,从默默无闻,经精耕细作,亚新单元不断从中国及其他亚洲各国和地区发掘电影新人导演,扶持亚洲电影新生力量,如今已是亚洲电影界不可忽视的重要奖项。许多来自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新人,带着自己的处女作来到这里,收获赞美和肯定,坚定他们的创作方向,之后成长为本国和地区乃至亚洲电影创作潮流的一个引领者,这是今天回看亚新这方舞台,不可替代的意义。前几日在金爵论坛(亚洲电影沙龙)上,导演李霄峰分享自己拍摄处女作《少女哪吒》时的经历说,虽然电影节发的奖金难以满足一部电影全部制作成本,但如果作为创作者,第一笔资金来源于电影节,那意义重大,“它让你在业界扎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颁奖仪式现场

事实上,越来越多从这个平台走出来的新人导演和他们的作品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甚至追捧。宁浩导演从拿到“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影片”的《绿草地》,拍到了火遍大江南北的“疯狂”系列;曹保平和万玛才旦导演从参加亚新,到成为该单元的评委,前者成为商业类型片大导,后者成就了独特的民族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许多曾经的获奖者,如今已在国际影坛上崭露头角、引领风潮。

扶持亚洲新兴电影力量

颁奖典礼上,播放了一则动人的短片。短短三分钟,2004年第一届亚洲新人奖的三位评委黄蜀芹(中国著名导演)、大卫·波德维尔(美国电影学者)、佐藤忠男(日本电影史学家),还有亚新奖的老朋友何平、万玛才旦、罗启锐依次跟大家“照面”。他们都已经不在了,但在他们的见证下诞生并且茁壮成长的亚新,想必是令他们欣慰和喜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现场播放的短片

本届电影节报名参加亚新单元评奖的314部作品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入围的11部作品全部为世界首映。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始终鼓励亚洲新兴电影市场,用实力推动着亚洲电影的发展。从2015年开始,除了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外,组委会又新增了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亚新曾收到过年近八旬的日本导演完成的处女作报名影片,也曾经给年仅10岁的中国小演员颁发过“最佳男演员”。伴随着专业度的不断提升,亚新和它所在的城市上海一样大气谦和、包容开明。它欢迎一切新创作,鼓励一切新想法。

昨晚,所有奖项颁出后,本届亚新单元所有获得者和全部评委上台合影,由上届亚新单元最佳导演奖得主罗冬为他们掌镜。但渐渐地,几乎所有在金爵厅的电影人都挤上了台,人群里有青春的脸庞,也有名导的笑颜,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神,也有走过漫长跋涉路后的坚定眉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亚新单元的好朋友,他们一遍遍地喊着,“亚新二十年,电影新力量”。(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亚洲新人单元获奖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