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68年,时任广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的张万年奉命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前往越南考察溪山战役。同年,他被任命为第43军127师师长,搭档政委关光烈开展工作。

127师有着“铁军师”的美誉,从这里走出了大量新中国的开国将帅,是军中当之无愧的王牌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9月8日,关光烈接到北京来电,在报告了军政委后便赶往北京。在这里,他被要求从127师调集火箭筒等武器,终于发现情况异常的他,以自己无权调用为由拒绝了。然后便急匆匆赶回武汉军区。

但回去后,他并没有向上级汇报此事。与此同时,127师师长张万年接到了上级的紧急通知,要求稳住师政委。

听到命令后,张万年预感可能有大事发生,但他又不愿相信自己的搭档有问题。不过,张万年很有党性原则,他立即叮嘱几个心腹盯紧关光烈,随时汇报。

9月23日,张万年和关光烈奉命前往郑州参加会议。到了郑州,武汉军区政委与他们二人分别进行谈话。上级对张万年的态度和动向更为关心。为此,多次向关光烈询问“张万年知不知道你去过北京?”

几次询问后,关光烈给出的回答都是“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他便被关押起来,而张万年则继续接受审查。在这之前,张万年已经被中央军委看中,任命他出任43军参谋长。但这一命令最终还是被压了下来。

这一时期,张万年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他也曾委屈过、痛苦过。由于深陷被审查的处境之中,张万年的威信受到了影响,导致他在师里的工作也很难展开。

由于事关重大,也没有谁敢站出来为他说话,负责审查的工作人员在同他单独谈话时,有时候态度十分恶劣,似乎是在审问犯人一般。

从1971年开始,已经被审查了三年了,但始终没有等来一个结论,这让张万年心中苦恼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4年的一天,在与工作人员的谈话过程中,张万年没能控制住情绪,将桌上的茶杯当即摔碎在地上。他的行为引起了现场一些人的强烈不满。

当时,武汉军区的司令员是刚刚调来的杨得志。1973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发布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杨得志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调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两位司令员在交接时,曾思玉有些担忧地表示:“武汉军区的事情有点复杂,理顺还需要点时间。”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正式上任后,杨得志还是被军区的情况惊讶到了,尤其是政治和组织工作。

武汉军区有不少干部被抓走后至今还被关着,不少干部受到牵连和冲击,无法正常工作,还有一些干部的审查迟迟没有结论,至今仍然不明不白。这其中就以张万年为经典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和张万年一直没有什么交集,自然也谈不上交情了。但当他听说了铁军师及师长张万年的情况后,认为这种怪象要尽快解决。

就在这时,审查组的工作人员恰好来找他告状,“杨司令,张万年谈话时摔杯子,态度有问题。”

杨得志原本也正打算找他们了解情况,没想到他们自己找上来了。听着他们的话,杨得志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反问道:“难道他摔杯子摔错了吗?你们已经查了三年了,至今都没有个结论。要我看,张万年同志没有问题。你们得让人说话,这也不让说,那也不让说,要是换了我,我也要摔杯子的。”

杨得志看见他们不说话了,便下达了一项指示:“已经三年了,你们要尽快调查清楚,该有个说法了。既然查不出问题,就说明他是清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杨得志的督促下,张万年终于等来了审查结论——没有任何问题。拿到说法的张万年大大地松了口气,回想过去三年来的委屈,这位征战沙场的将军忍不住红了眼。

1974年7月,杨得志在一次大会上,公开表态称:

“‘铁军师’是党的部队。党对‘铁军师’是信任的,包括你们的师长张万年。”

此后,张万年终于放下了包袱,投入到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并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张万年升任43军副军长,并继续担任127师师长,同时率领127师开赴广西前线备战。

张万年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他还曾在抗美援越战争中考察学习过,不仅熟悉越南的地形,更了解越南军队的作战特点。因此,有他指挥,中央自然信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127师的大部分战士们成长在和平的环境中,他们没有上过真实的战场,没有见过牺牲和鲜血,更没有杀过人。因此,不少指战员对这次作战能否获胜是忐忑的。

但是,当他们在见到张万年作战前动员大会时的场景后,一下子便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和担心。他们相信有这样的师长坐镇指挥,必能获胜。

对越反击作战开始后,张万年率领的127师屡战屡胜,很快便打开了进逼禄平的大门,如此战绩震惊了整个作战部队,由于太过迅速,甚至将许世友的整体战略部署都打乱了。他不得不命令127师暂停战斗。

张万年在这次作战中一战成名,令越军上下闻风丧胆,越军恼羞成怒,叫嚣着要“活捉张万年”。不过,结果自然是未能如愿了。

张万年在对越反击作战中的能力受到了邓小平的认可和称赞,尤其是他关于集中兵力超常用兵的战略战术深受好评。此后,张万年进入了邓小平的视野,深受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香港、澳门回归时,张万年奉命负责了驻军准备、防务交接等工作,驻港、澳部队要求在政治上绝对过硬。因此,入选的部队几乎都是立下卓越功勋和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

在香港回归过程中,为了防止意外情况阻碍解放军进驻工作,根据邓小平“两手准备”的指示,张万年就军事斗争准备研究制定出了具体的方案。这一做法,有力配合了香港回归谈判过程中的政治和外交斗争。

此后,驻港部队的建设逐渐成熟,并于1997年7月1日顺利进驻香港,驻港部队在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中巍然屹立、军容严整,受到了香港同胞的热烈欢迎。

在这一过程中,张万年时刻与驻港部队的指挥部保持着联系,并随时向上级汇报相关情况。澳门回归时,有了经验的张万年继续坐镇指挥。

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过程中,张万年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2年11月,正值张万年在军委任职的第十年,此时的他也迎来了退休的年龄。在军委新老同志的交接大会上,张万年以四句话自勉:

“上不愧党、下不愧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退休后,张万年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每天早起晨练、散步,喜欢练字、看书读报。虽然早已退出领导岗位,但跟其他老同志一样,他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和军队的发展变化,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

2015年1月14日,张万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22日,张万年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早期革命年代成长起来的将领,张万年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一个重大损失,同时,也意味着老一代将帅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党史文苑2015年3期、凤凰资讯报2014年6期、内蒙古日报、领导文萃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