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段时间,云阳3万亩花椒迎来丰收,进入忙碌的采摘季。部分花椒种植基地专门引进无人机运输,架设山地单轨运输轨道,让花椒打上“飞的”、坐上“小火车”,提高了采摘效率,还节省了20%人工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后叶镇良民村花椒种植基地,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枝叶掩映中,三五椒农围着一棵棵枝干健壮、朵大粒丰的椒树,手持剪刀等工具,沿着下桩的花椒枝条上下翻飞。椒农们将鲜香扑鼻的花椒枝条剪下并整齐码放,俨然一幅生动的夏日丰收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花椒的种植区域大多位于丘陵山地,山高坡陡的地形地貌让成捆的带枝鲜椒快速转运成为种植户的心头难题。为应对这一情况,今年后叶镇在沿用去年单轨运输“小火车”的基础上,新增无人机进行田间运输保障,打通花椒田地到加工储备仓库的“最后一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机正在运输花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今年通过启用无人机运输,一次能运输100斤,从山上到山下近200米的高差原本15分钟的路程,现在只需3分钟,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不仅减少运输途中花椒损耗,提高了花椒品质,同时降低工人在高温天气下的工作强度,从而达到降本增效。”云阳县绿生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付林军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今年良民村花椒基地的500余亩花椒品质普遍高于往年,色泽圆润、颗粒饱满、油包重,预计总产量可达25万斤,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预计年产值能够达到15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管理运作模式,流转了当地农户的土地,保障农户土地收入最大化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基地花椒施肥、修枝、打药、采摘我都会来,每天按10块钱一小时,一天就有80块钱,不但把家里的孩子照顾到了,一年还能挣得到1万多元!”正在基地干活的村民周兴翠满脸笑容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目前云阳全县种植花椒面积近3.2万亩,今年鲜花椒产量预计将达到8000吨左右,产值8000万元。县农业农村委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在后叶镇、外郎乡等乡镇的13个花椒种植基地,大力推行山地丘陵地形适宜农机具,接下来还将在更多基地推广这一模式,帮助基地和种植大户更为高效便捷地采摘运输鲜椒,让智慧农业逐步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游新闻特约摄影 陈慧 周光清 摄影报道

投稿邮箱:syxw@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