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走进汝南县张楼镇庙东村乡村车间里,三十几台缝纫设备整齐摆放,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的制作衣物,切割、裁剪、缝制等工序让人应接不暇,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做的这个工序不复杂,上手很快,工资都是准时发,一个月大概能拿2600元。在这里上班比较自由,送完孩子就过来工作,也不耽误接孩子,工作不用出远门,家庭也能照顾好。”车间内,正在埋头缝制内衣的周女士一边熟练地穿针引线,一边轻巧地踩着缝纫机。

“我们这个内衣加工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入行门槛低,容纳劳动力多,非常适合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车间负责人李海明表示。

穿钢丝、裁剪、缝纫、印字、套布、贴金箔条、晾晒、打包装箱......在张楼镇庙东村村委会旁的森威灯笼厂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现场氛围热火朝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就在车间附近,骑车过来也不远,接送孩子上学也比较方便。车间采取计件方式发放工资,多劳多得,在这里上班时间较为自由些,心里觉得很满足。”务工人员任东航说。

在生产车间里,像任东航一样在此就业的当地群众还有很多。在厂里做工,不仅解决了她们农闲时的务工问题,每月还能领到稳定的工资,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目前车间已吸纳40多人就业,主要以留守妇女为主,平均工资可达3000余元。

此外,车间还实行弹性时间管理,允许群众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上班,这一工作方式不仅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也激发了他们就业增收的热情,“忙时务农、闲时务工”已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常态。

“我们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集体资金入股形式,发展合作社6家、企业5家,带动周边村民300多人就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4万余元。下一步,我们坚持把乡村车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更多车间建在村里,让村民在家门口变成‘上班族’,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谈到对未来的发展,张楼镇庙东村党支部书记李文书信心满满地说。

就业工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系着经济大局。把生产车间建在村里,就是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不仅解决了农村弱劳动能力人员的就业难题,实现了增收致富,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汝南县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270个乡村车间,带动6000多名群众家门口就近就业,有力促进城乡人口充分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

作者: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