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锦涛 赵帅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6月20日,民警走出派出所开始巡护。张晓亮摄(人民视觉)

日常风速10级、每秒近30米,呼啸而过;年温差高达70摄氏度,寒暑交替……沉寂的罗布泊东南边缘,距离甘肃省敦煌市区180多公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治安派出所的9位民辅警坚守在沙海畔,与风声为伴。

雅丹,意为“陡壁的土丘”,是由风沙刻蚀出来的特殊地貌。20多年前,随着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雅丹派出所正式设立。当时没有办公场所,派出所依附雅丹体,开凿出了窑洞,民辅警们有了挡风遮雨的地方。一代代驻守于此的民辅警们说:“我们的派出所就‘长’在了雅丹上,被称为‘窑洞’派出所。”

派出所大不大?看服务范围,很大,要服务近400平方公里的雅丹景区,但辖区并没有户籍人口。为何设置派出所?日常工作有哪些?日前,记者来到这里,听民辅警讲述坚守大漠的故事。

从帐篷到窑洞里的派出所

在雅丹派出所设立前,距离雅丹最近的派出所在百公里之外,叫红十井派出所。2001年,雅丹派出所首任所长李生寿就是从红十井派出所调来的,负责景区秩序维护和安全保障。

近年来,“窑洞”派出所在网络上受到关注,成了雅丹地质公园的新风景。派出所的门口挂着警徽,警徽之上,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推门入内,从左向右,依次是办公区、厨房、餐厅、会客厅。逐级而下,来到警员宿舍,面积不大,却干净整洁,床上叠着整齐的“豆腐块”。

然而,建所之初的雅丹派出所,并不像一个派出所,只是一个帐篷。在狂风中,民警住的帐篷跟浮在巨浪上的舢板一样。“当时缺水不通电,水从150公里外拉回来,照明就点煤油灯。”李生寿说,“晚上一场风,睁眼身盖沙,锅碗随风去,帐篷开了花。”

李生寿带领4名民警,依托雅丹体,靠洋镐、铁锨等工具,开始徒手凿窑洞。

饱经风沙剥蚀的雅丹体,看似松散,实则坚如磐石。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后,李生寿和同事们顶着狂风,凿出了40平方米的窑洞。大家很兴奋:“有了这40平方米,我们在雅丹就有了‘家’,真正扎下了根。”后来,他们又开凿出260多平方米,当地政府也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派出所通上了水和电。

现在,为更好保护雅丹地貌,在距“窑洞”派出所400米处,新的办公场所修建完成。目前,派出所有9位民辅警驻守,平均年龄37岁,警用汽车、警用摩托、无人机、卫星电话等设备一应俱全。

20多年救援200余次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西接新疆、东连甘肃敦煌,这里地势低、地磁强,很多地方指北针都失灵了。

“派出所就建在公园入口不远处,方便服务群众。”现任所长秦志刚身材魁梧、性格爽朗,风沙磨砺的脸庞黢黑粗糙。他打开柜门,向记者展示脱困群众送来的锦旗,写着“寻人解困感激不尽”“失而复得暖人心”等感谢语。秦志刚说:“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名山东游客在游玩中迷失方向,同行人联系不上,赶忙将情况报给派出所。大漠深处,荒无人烟,中午的地表气温已达45摄氏度。值班中的秦志刚和两名辅警揣上水和干粮,立即发动车辆,携带卫星电话、无人机等设备,同景区工作人员联合开展救援。

近400平方公里的雅丹景区,怎么找人?起初,秦志刚和同伴根据既往救援经历,在人员失踪地点方圆500米范围内寻找。形态各异的雅丹体遮挡视线,戈壁地表软硬不一,脚印时有时无。“没找到,再扩大范围。”秦志刚说。

范围扩大至1公里,搜救从中午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多,起风了。“大风会把浅显的脚印抹掉,救援的难度将变得更大。”秦志刚赶忙将人员分组,再次扩大搜寻范围,终于赶在入夜前找到了失踪人员。秦志刚说:“救援黄金期极短,白天暴晒下人容易脱水,夜间气温骤降,又很容易失温,危险重重。”20多年来,派出所参与救援任务200余次。

玉雅公路在戈壁中修建,连接玉门关和雅丹两大景区,笔直得一眼望不到头。由于地势平坦,车辆较少,道路两侧景色相似,游客容易出现驾驶疲劳。派出所派员派车加强巡逻,在旅游旺季通过路面喊话、设置道路警示牌等方式提醒过往人员注意安全。“我们在主要路段安装区间测速设备,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辅警姚金平说。

每年服务20多万人次游客

时值旅游旺季,不少外地游客组团前来观光,民警龚志强与游客打起招呼——“打哪来的,累不累啊”“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辖区无常住人口,每年景区接待的20多万人次游客,就是派出所的主要服务对象。龚志强说:“我们学习雅丹地貌的知识,积极与游客互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去年10月,龚志强来到派出所工作。第二天,龚志强在执勤时遇到了沙尘暴。“风里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非常疼。”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龚志强的四轮摩托车冻得发动不起来。

打开警车后备箱,车上放有拖车绳、油桶、照明灯、太阳伞等救援设备。“夏天来了,矿泉水、解暑药必不可少。”指着满车的“装备”,龚志强介绍,冬季还会配备棉大衣和急救药品。

每个景点距离派出所有多远,周围环境和路况怎么样,有没有手机信号,这些信息几乎都刻进了民辅警的脑子里。“一旦发生警情,既能够第一时间想出解决方案,也能迅速到达指定位置。”秦志刚说,“要提高见警率,在大漠里,群众看到警察就能安心不少。”每天下午,派出所都会与景区管委会对接入园游客数量,等到夜晚人群散去,再核对出园人数,确保不落一人。

派出所的会议室里有一行字,“耐得住寂寞,扛得住炎热,经得住风沙,守得住阵地”。“干的时间越长,越能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在此工作两年的秦志刚说,“穿上警服,就要懂得奉献;选择大漠,就要学会坚持。”夜幕四合,大漠暗了下来,夜班人员已上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1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