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平是一名高二男生,他长得高高大大,白白净净,看起来帅气又安静,如果不是他母亲的诉说,我怎么也无法将“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事件与坐在咨询室内安静又乖巧的他相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平母亲说,阿平上高中之前一直很乖,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老师,都很礼貌温和。自己曾经担心步入青春期的阿平会像邻居、同事家的孩子一样叛逆、冲动、不听管教,但阿平并没有出现这样的行为问题。当她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阿平却因为一件小事跟家人发生了激烈冲突,和父母争吵之后便摔门出去。父母原本以为阿平会像从前一样天黑就回家,但是这次阿平却不打招呼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位同学家。不声不响地在同学家待了两天之后,阿平若无其事地来到家里,就一直在家没有去学校,阿平妈妈在官网预约了面诊时间,和他一起来到了咨询室。

阿平跟在母亲身后,一言不发地来到咨询室。我微笑着问他们:“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我会尽力。”

阿平冷着脸看了母亲一眼,没好气地说:“还是你跟刘老师说吧!”

然后母亲开始话不停歇:说阿平每天不能按时起床,在卫生间洗漱时间太长,跟爸妈说话口气不好,自己窝在卧室总关门,跟弟弟玩耍发脾气等等,各种琐碎小事不一而论。我隐约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打住了滔滔不绝的邓母亲,告诉她我想跟阿平单独谈谈。

我问他:“母亲说的那些都是事实吗?”

他不吭声,点点头。

“既然是事实,为什么会那么委屈生气?”

听到这句话,阿平坐不住了:“刘老师,你不知道,我妈事事管时时问,就连我理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吃多少饭都要过问,跟同学通过电话要过问,跟同学出去玩要过问,就连我换衣服写作业关门都要盘问半天,我在她跟前一点隐私都没有,一点自信都没有。”

“那么你的这些感受有没有给母亲讲过呢?”

“说了又不改,反而说我事情多,再说我爸爸工作忙,家里的事都是母亲操持,我不想惹她伤心生气。”

我逐步理清了他们之间冲突的原因所在。步入高二后半学期的阿平,学业强度和任务量加大,这种变化总需要时间来逐步习惯、适应,如果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学业上应对不力,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波动。与此同时,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增强的心理发展特点,势必会对家长已有的教养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而家长并未及时察觉,从而造成了独处、尊重、同龄社交等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阿平已经尽力克制自己,但尽力克制只是将自己的一些合理而必然的心理需要暂时压抑,并不意味着这些需要消失了、不存在了。需要与满足不对等的现状持续存在,才是造成亲子冲突的根本原因。至于阿平“摔门而出”,到底因何而起,其实并不重要,只是一个偶发事件,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便是一种必然。因此,邓母亲眼里的乖,只是阿平在忍耐在克制,只是表象,阿平的爆发,才是亲子相处的必然。虽然这种强烈冲突的形式会让亲子双方都觉得难以接受,但却是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所在。

观察阿平在咨询室的表现,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坏脾气的孩子。当母亲走出咨询室,我告诉了他我的心理感受,他先是一愣,然后便不好意思地笑笑,接着便竹筒倒豆子一样将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又说了一遍,当然,他是站在他的角度来说明的。他一口气说了那么多,跟之前一声不吭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看着滔滔不绝的阿平,我忽然意识到,他是有多久没有这么痛快地表达过自己了?即便是他说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也并没有急于纠正他,我只是耐心地倾听,让他有话要说、有话能说出来,这既是沟通的开始,又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前提。

阿平跟我沟通很放松,而我也能因此了解到了他内心深处许多的真实想法。当他讲到让他“暴怒摔门而出”的那件小事时,我特意看了看他的表情,他的表情很凝重,似乎也觉得自己不应该,但是眼神中却有一种小小的狡黠和得意,跟母亲说起时那种震惊而又不知所措的表情完全不同,于是我问他:“你摔门而出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先前还滔滔不绝的阿平,忽然沉默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其实,我也知道我做得不对,但是在那一瞬间甚至是跟爸妈大吵之后,我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愤怒和自责,压抑和爆发,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说不出的感觉只是被压抑的愤怒爆发之后的轻松。

我通过记忆重组干预,他也领悟得很快,独处是人的正常需要,而愤怒源于自己的某些愿望不能满足,当愤怒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及时释放的话,势必会像不断充气的气球一样走向炸裂。阿平对自己当下的负面情绪释然了很多,但是要他跟爸爸母亲袒露心声,他还是觉得没信心。他撇撇嘴说:“弟弟那么小,我妈哪有工夫听我说话?她只会挑剔我,从来不管我心里想什么。”

母亲要是不关心你的话就不会因为你离家而着急,更不会时刻提醒你上学的各种事宜了。他的抵触情绪很明显,认识上的偏见在短时间内似乎无法纠正,他坚持认为,母亲关心他,也只是关心他的成绩罢了,从不关心他的内心感受,更别提什么尊重他了。我决定采用场景重建干预,让他能够更深入地领悟。他才发现自己的有些想法和做法显得非常幼稚、不近情理,他意识到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有些反应过激。

我对阿平的母亲进行了家庭指导,真诚地告诉她阿平在心理干预后的表现和进步,阿平的母亲表示,只要儿子有所转变,她愿意改变自己所有不合理不合适的做法。

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青春期的例外,希望孩子在青春期依然能够与自己亲密无间,能随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心理动向,可是孩子却像刺猬一样越接近越暴躁、越接近越失控,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疏离,甚至冲突不断。实际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恰恰是青少年自我成长的外在表现,意味着他们有了自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系统,不再依附于周围的成年人世界,即便是自己的父母。

许多父母会因为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过激行为而头疼不已,事实是,家长们有时看似无微不至的关爱,超出了该有的人际界限,这才是造成亲子冲突的关键所在。在青春期,孩子的力量加强了,家长的力量势必要削弱一部分才能保持原样。因此,家长朋友们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不妨冷淡一些,保持些许距离,给他们相应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反而会增加亲子关系的稳固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平的母亲惊喜地发现阿平待人处世,成熟多了也开朗多了,有什么想法或需要都愿意同爸妈交流,阿平再没有出现过随意迟到或是逃课的情况,学业状态和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阿平自己则说,心里不憋屈的感觉简直太爽了。听到这些反馈,我也很为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