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枫是一名初一男生,家中长子,有一个弟弟,父母均为上班族,平日里父母上班都比较忙,特别是妈妈,有时连续几天都不回家。某日清晨七点多,班主任接到值周老师电话,说阿枫要跳楼,幸好被同学拉住。班主任立即与阿枫谈话,了解了情况,前天晚上,因为作业问题,阿枫又被爸爸打了一顿,爸爸反复强调阿枫不乖、脾气倔,妈妈都不要你了。事发当天早上,阿枫因为早上到校开教室门的问题,与三位同学发生口角,事后,阿枫越想越伤心,扬言要跳楼并爬上窗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枫在班级中成绩中等偏下,学习态度较好。性格较外向,情绪容易激动,说话直爽,喜欢评论别人。在校与同学关系一般,平时会与同学闹小矛盾,但过一会儿就没事了,从未出现过这样的行为。母亲表示,平时阿枫的学习都是爸爸在管,爸爸经常打骂孩子,阿枫比较怕爸爸。

一个13岁的孩子竟然会想到轻生,让人百思不解。虽然,从表面看,阿枫跳楼是由于与同学发生矛盾,情绪激动而引发。阿枫父亲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教育孩子,可能会暂时减轻问题,但是,这不仅不能矫正孩子的行为偏差,反而会使孩子的问题更加严重,被一次次打骂后,孩子内心出现了病理性记忆。妈妈常常不在家,孩子感受不到母亲的关怀,他屡次强调“我害怕妈妈不要我了”。

我:当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阿枫:跳下去,我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我:能具体说说你的烦恼吗?

阿枫:同学欺负我,爸爸打我,妈妈不要我,大家都不喜欢我,跳下去,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也就不会再痛苦。

我:我能感觉得到,现在的你很伤心,有来自学校和家里的一些事困扰着你,哪个对你影响更大?

阿枫:家里。

我:你刚才说到爸爸打你,妈妈不要你,是怎么回事?

阿枫:如果我作业做得不好或者他说了我没听懂,就要打我,打得特别狠。爸爸说,我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我了。妈妈呢,上班很忙,经常连续好几天都不回家,妈妈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陪我出去玩了。妈妈难得回家,我想跟她聊聊天,可她更喜欢玩手机。爸爸妈妈对我和弟弟不公平,总是偏袒弟弟,有时候弟弟欺负我,先告状,爸爸妈妈就信他,批评我。这不是我想要的家!

阿枫的言语中透露着孤独、无助与失望,由此推断,他想跳楼的念头主要是由于觉得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与爱。人们常说:“问题孩子背后就会有一个问题家庭或有问题的亲子关系。”但每个家庭中的问题却大相径庭。

我:平时妈妈是怎么看待阿枫的学习问题的?

爸爸:她小学没毕业,只能我来管。

我:阿枫妈妈,你怎么看待爸爸的这种管教方式?

妈妈:他就知道喝酒,打孩子,但我又没读多少书,不知道怎么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清晰地认识到,阿枫反感爸爸的管教方式,心中不服,但又不敢反抗。爸爸管孩子的方式较为粗暴,爸爸内心希望与妈妈一起管教孩子,而不是一个人。妈妈与爸爸教育孩子有分歧,但她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少。

我:阿枫爸妈,你们希望阿枫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爸爸:脾气不要那么倔,学习上能多下点功夫,我平时也很忙,懂得也不多,以后还是要靠他自己。

妈妈:我以后不住公司宿舍了,尽量多回家,孩子今天这样我也有错,希望他心里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能和我说说,不要闷在心里,阿枫,妈妈是爱你的,妈妈怎么可能不要你。

我:阿枫,一般什么时候爸爸会对你发脾气,什么时候爸爸不会发脾气?

阿枫:爸爸喝醉的时候常常火气很大,我每次叫他不要喝醉,他不听,要是我作业写得不好他就打我,如果我的作业在学校能完成,字写得好点,那时候爸爸就不会打我。

我:当你作业认真做的时候,爸爸一般会说什么?

阿枫:每天都这样就好了,有时候会摸摸我的头。

我:这个时候你的感觉怎样?

爸爸意识到他不经意间的一个摸头的动作或一句肯定的话语,让孩子感到很温暖,当孩子得到爸爸肯定时,内心十分喜悦,拉近了父子之间的距离。同时,我也引导家长与孩子多关注正向的行为。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枫的病理性记忆,他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数学只考了65分,他请求妈妈别把分数透露给爸爸,但妈妈坚决反对,他感到无助,觉得没人支持他。爸爸看见卷子,直接把它摔到阿枫的脸上。阿枫觉得脸上很痛,觉得什么都做不了,但同时又觉得是自己的错,内心很害怕爸爸生气的样子。我对阿枫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他害怕的情绪下降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枫和家长都有了很大变化,阿枫在校表现较之前有了很大改观,字也写得端正了,家庭作业质量比以前好很多,多次受到班主任表扬。爸爸决定再也不喝醉了,从咨询开始就没再打阿枫,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融洽,爸爸也看到了阿枫的进步,表示很欣慰。妈妈每天都回家,只要有时间就抽空陪两个孩子,多与他们谈心聊天,阿枫又重新找回了爱与温暖的感觉。成长的道路上既充满期待又会经历坎坷,我们携手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帮助他以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