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以为你赢得了一场争辩,

其实你早已输掉了很多人缘。

作者:洞见CC

作家王蒙说:“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

因为在这世上,没有人喜欢被反驳、被批评。

言语上击败别人,并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胜利,反而会摧毁掉你和他人的关系。

到最后,你让别人挂不住面子,别人自然不会对你多客气。

1

易中天曾被一档综艺邀去做演讲。

演讲过程中,他习惯性地把双手放进了中山装的口袋里。

这时,青年代表马昊看不下去了,他站起来,当众内涵易中天不尊重现场。

还指责他双手一直插在兜里,是内心封闭,没安全感。

易中天此时并没有生气,而是幽默地解释道:

“不把手插兜里,那双手抱头,也不好看吧。”

说罢还做了一个把手别到脑后的动作,把全场逗得哈哈大笑,一下化解了尴尬的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马昊却不想善罢甘休。

他继续发起攻击,指责易中天身为教师却到处录节目,是不务正业,甚至还嘲讽起了对方的原生家庭。

这种侮辱性的言论,让在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

易中天也是面带愠色,但还是保持风度回答:“自己录制节目都是业余时间,并没有耽误过学校的一节课。”

马昊立刻又说:“那现在呢,也是业余时间吗?”

这一次,易中天毫不客气地回怼:“退休了,光荣退休,不可以吗?”

一句话怼得马昊哑口无言,台下观众也跟着纷纷叫好。

现实生活里,像马昊这样喜欢处处挑刺的人,并不少见。

他们总是居高临下,喜欢对别人的言行指指点点;

他们口无遮拦,以驳倒他人为乐,根本不顾及他人的颜面。

这样的人,即便在言语上压了别人一头,也永远无法通过这空洞的胜利,赢得他人的好感。

2

《随园诗话》中记载过一段诗坛轶事。

清代有个叫毛奇龄的诗人,非常喜欢抬杠,世人便送了他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清朝第一杠精。

有一次,他外出游玩,听到有人吟咏苏东坡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他立即就忍不住了,愤愤然道:“鹅也先知,怎只说鸭,不说鹅?”

一句话,就败了对方游玩吟诗的兴致。

心理学上,将毛奇龄这类爱抬杠之人的行为,统称为“病理性诡辩”

这类人,不论别人说了什么,总是习惯性唱反调,想以此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反驳行为,不仅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还会让自己在社交上遭到排挤。

李雪琴曾在一档节目中,建议广大学生:“没有热门的专业,就选热爱的。”

嘉宾许天奇却不认同:“还是得选热门的。”

李雪琴又重申道:“我是说在没热门专业可选的情况下,尽量选热爱的。”

结果许天奇却依旧抬杠:“那也不是选热爱,而要选喜欢的。”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李雪琴说的“热爱”,跟他说的“喜欢”,本质上是一个意思。

结果他还是非要不知所谓辩上一通,搞得大家都很无语。

弹幕里有句评论:“我以前有个朋友也这样,现在已经不是朋友了。”

爱抬杠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所以总想在关系里争个高下。

但这种把自己的观点凌驾于对方之上的表达,只会让对方觉得不痛快。

到后面,你说得越多,你人际关系就越差;你越嘴上不饶人,你与他人的关系就会越疏远。

你以为你赢得了一场争辩,但其实,你早已输掉了很多人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作家李小墨有句话说得很对: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语欲胜人,是一种低段位的沟通习惯,更是所有关系的杀手。

很多时候,你觉得与人抬杠几句没什么影响,人家却在心中默默给你打了差评;

你觉得指责人家几句,也不会有多大的后果,但无意中,你已经在为自己的祸端铺路。

真正聪明的人,无时无刻不在克制自己的反驳欲,把反驳变成了反思,用沉默代替了争论。

著名语言学家黄侃在北大教书期间,住在白庙胡同里。

因为白天人声嘈杂,他习惯在晚上安静之时读书。

一天晚上,他正和友人在灯下研读,突然听到隔壁发出一阵阵噪音。

砸墙声、吵闹声、挪动桌椅的声音,吵得黄侃他们根本无法静心读书。

不得已,黄侃只得去和隔壁交涉。

由于心浮气躁,黄侃的说话声音也冲了些,对方听到后,也大声吼道:

“有意见请心平气和地说,你这样的态度,只会惹恼我们。”

黄侃想了想,便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

友人见状问他:“你被吓到了吗?为什么不反驳回去?”

黄侃摆摆手说:“看得出来,对方不是不讲理之人,所以我不必再逞口舌之快。下次他们自然也会注意,不会再打扰我们。”

果然,他回到房间后,隔壁再也没传来什么噪声。

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人和人的观点分歧难免存在。

在遇到分歧时,有些人总是咄咄逼人,喜欢在语言中占上风。

可他们并不知道,驳倒一个人,不会让其变得优秀,只会让事态演变得更加严重。

很多关系的破裂,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一方嘴上不饶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针锋相对的辩驳争论,也没必要凡事都分个高低输赢。

保持恰到好处的沉默,比滔滔不绝地说话,更能彰显出你的气度和修养,也能让你在人群中更受欢迎。

有人曾向当代雄辩家茱莉亚·达尔请教说服别人的技巧,她却回答:

“我们唯一能和别人达成一致的事,就是无法在任何事上达成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人喜欢和总是正确的人交往,也没有人愿意和驳斥欲旺盛的人相处。

所有舒服的相处关系,一定是倾听大过争论,沉默止语多过喋喋不休。

正如罗翔所言:“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脑海中能够同时存在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

当某一天,你听到不同的观点,想的不再是争个谁高谁低,辩个泾渭分明,而是静静倾听时,那么恭喜你,你既赢得了眼前的高下,也赢得了长久的关系。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