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是克制纠正他人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的好恶,有自己的感悟,不论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它都是真实的有依据的,利益的。

我们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幻想着改变谁,其实谁也改变不了。

为什么只筛选不改变?

因为很多人的出生不同,禀赋不同,家境不同,教育不同,经历不同。

所以必然会造成三观不同,思维不同,眼光不同,立场不同。

只要三观和思维一定性,人基本上就很难改变了。

新闻传播学者杜骏飞,总结了一个网上辩论的分歧倍增定律:

“如果双方观点有分歧,那么每一次掐架之后,分歧都将倍增。

因为双方的发言,都是在为自己的观点找理由,所以双方越是掐架,就越会坚信自己的观点。”

确实如此,所以当别人的观点和立场跟你不同的时候,千万别试图说服对方和教育对方,这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可以轻易被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非要执着于教育和改变对方,大概率会把自己的心情弄得很糟糕。

犯不着说服对方教育对方,因为你不但说服不了对方,反而会把心情弄得非常糟糕。

杨绛先生说:

如果看不惯一个人,不必与他争出高低,不用为了不值得的人浪费口舌,不要影响自己的心情,做个“透明人”,藏起锋芒,远离是非,你就赢了。

成年人的世界,委屈自己内消,你的故事也不用逢人就讲起,真正理解你的寥寥无几,大多人只会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偷看你的笑话。

能做的就是把秘密藏起来,然后一步一步变得强大。

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离开与自己三观不同的人。

罗翔老师说:“我们才区区三万多天,真正值得关注的事情少之又少,真正要在乎的只有你的亲人、三五好友,其他人的批评也好赞赏也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没必要把别人该修的课题,拿给自己去修。

专注于自我发展,自己转变了,即使身边的人和事还是不变,但是起码自己没那么多执念了。

余生很贵,不要浪费时间在讨厌的人身上,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并不是争吵和崩溃,而是默不作声地疏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在门口跟一个人发生争执。

子路说:“一年有四季。”

那人说:“一年只有三季。”

两人在那吵了半天,还差点动上了手。

这时候,孔子来了,两人便找孔子仲裁。

孔子听完,跟那人说了一句:“你说得对,一年只有三季。”于是那人得意洋洋而去。

子路很不服气,问孔子:“一年明明有四季,先生怎么说只有三季。”

孔子说了这么一句话:“跟一个连四季都不知道的人较真,我没骂你都算不错了。”

孔子就做得很好,遇到三观和立场没法调和的人,与其互相说服,不如互相删除。

我觉得苹果好吃,有一堆理由。你觉得香蕉好吃,有一堆理由。

没关系,我们彼此都不用改,不舒服的关系到此为止就行了。

我去跟喜欢吃苹果的人在一起吃苹果,你去跟喜欢吃香蕉的人在一起吃香蕉,我们彼此不都开心了吗?

所以成年人就应该这样:

各人只是满足各人的偏好,不去说服别人,也不让别人来说服。

我们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

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会让很多事情变得高效和简单。

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只需要换个人就可以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再急着与人争辩自己的看法,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成长大概就是,以前被人误解或看法不一样的时候,恨不得揪住对方衣领说个三天三夜。

现在不了,如果你不能理解,那我就掉头而走。”

人与人之间终是不同的,不要强行去劝诫一个三观和认知跟你不同的人,不然不仅会无功而返,还会惹上一身麻烦。

烂泥烂得好好的,你没必要把他扶上墙;

咸鱼躺得好好的,你没必要给他翻个身;

死猪死得好好的,你没必要去用开水烫;

朽木朽得好好的,你没必要把他雕成材。

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只选择不改变,人生快乐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