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近日,文旅部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的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榜上有名。

由蚕丝手工编制成地毯、挂毯,制作周期要多长?一张毯上,手工打1000多万个结,最终会拼出怎样的图案?走进阆中丝毯博物馆,游客和市民,在这里感受“东方软浮雕”的独特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阆中丝毯博物馆。(摄影:张枫玲)

张飞的“桑蚕故事”

“一丈毯,千两丝……”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中描写的丝绸地毯,其织造工艺如今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在四川阆中得到保护传承。

阆中,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期为古代巴国都城。这里养蚕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子国盛产桑蚕、麻、鱼、盐……”

蜀汉名将张飞曾在此镇守7年。公元214年至221年,巴西郡太守张飞,除亲自带领兵将维护阆中治安除暴安良外,张飞还鼓励当地栽桑养蚕,大力发展地方蚕桑和丝绸产业。

近年来,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阆中,发展丝绸文化就是其中一个抓手。阆中完整地保留了传统丝毯编织全流程技艺,一些在国内外早已消失的绝技在这里得以良好传承。

阆中丝毯,始于明朝,最早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20世纪70年代,阆中成立丝毯厂,让更多的人进入到丝毯编织行业,到九十年代阆中从事丝毯编织的人数达上万之众。近30年,阆中丝毯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奖”“全国手工丝毯质量评比第一名”,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软浮雕”“片剪皇后”,其技艺水平得到世界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正在织造阆中丝毯。(摄影:张晓东)

丝毯经过设计、编织、片剪等工序,呈现出完美的立体感。2014年,阆中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方软浮雕”走向世界

阆中丝毯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收藏阆中丝毯、体现阆中丝毯织造技艺的专题博物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游客和市民,在这里感受“东方软浮雕”的独特韵味,不仅可以看到工艺人高超的编织技能,还能客串工匠,体验丝毯编织手艺。

这里收藏了3000余件阆中丝毯,这些作品创作题材多样,既有以东西方古老的传说故事为蓝本,也有以毕加索、徐悲鸿等大家的知名作品为蓝本,图案组合还涉及龙凤花鸟、青铜铭文、忍冬纹饰等,元素多样。

走进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个个木质支架上,蚕丝紧紧绷成白色毯布,数种彩色丝线次第排列,工人熟练地将一根根丝线缠绕打结,双手翻飞间,繁密精致的图案跃然“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正在制作丝毯。(摄影:张枫玲)

“这些经纬丝线的打结缠绕全由手工完成。”据讲解员介绍,阆中丝毯工序异常繁复。高密度的手工打结,是一大特色。毯背每米丝线的道数可以多达1000多根,一平方米要打100万个结。编织成型的丝毯还只是半成品,制作师还要根据织成的花卉人物图案,用左右片剪以开、片、剪、投等不同技法进行修饰,使图案凹凸有致,呈现出浮雕般的立体感。

近日,文旅部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四川省有4家企业和单位上榜,其中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的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