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三国其实就是三大势力集团。每个集团中,人才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这三个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大部分人对蜀国的核心团队比较熟悉,除了老大哥刘备之外,还有关羽、张飞、诸葛孔明、赵云、魏延等最为人所熟知。众所周知,孔明是蜀国的军师,不光谋略出众,看人也很准。

但鲜为人知的是,孔明真正欣赏的并不是关羽、张飞这样的赫赫有名的大将,而是四个知名度并不高的将领,但这四人连魏延都害怕他们,那他们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陈到

说起陈到这人,甭说没读过《三国》的,就算读过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而提起蜀国的武神,大家也肯定会首先想到关羽、赵云,但殊不知,陈到才是名副其实的武神。

陈到,字叔至,河南人,刘备的白毦兵统领。这白毦兵是什么兵呢,与一般的士兵有区别吗?

用现在的话说,白毦兵就相当于特种兵,人数不多,但他们是专职保护刘备安全的,而陈到作为白毦兵统领,就相当于是特种兵的老大,武力值可想而知。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刘备的保镖不是赵云嘛,怎么会成了陈到。其实,那是因为《三国演义》这部书主要就是介绍了赵云作为刘备保镖的功绩,压根没有提到陈到,所以才会让人产生误解,真正介绍陈到的书是《三国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到作为刘备的贴身保镖,他的功绩并不比赵云少。一开始刘备在豫州当官的时候,陈到就跟随了他,可以说是刘备身边的元老。

陈到跟随刘备之后一直负责刘备的安全,但是因为他属于刘备身边的“暗卫”,必须藏在暗处保护刘备,所以刘备对他的身份极其保密,一直没对外公开。

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敢放心离开刘备独自去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就是因为他知道刘备身边还有陈到保护。

公元220年,关羽被吴国所杀,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着急发动夷陵之战,结果大败而逃,保护他逃走的就是陈到。

当时面对上万的吴国士兵,陈到仅率领700多白毦兵战斗,最终僵持了很久,吴军也没能突破他们的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到给刘备逃走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后来赵云率军及时赶到,赶跑了吴国军队,仅仅从这事就可以看到陈到有多强。

此役之后,刘备逃到了白帝城,对诸葛亮完成托孤之后就去世了,直到那时,陈到的身份才得以公开,并且凭借功勋迅速上位,成为蜀汉军团的二号人物,封亭侯。

至于诸葛亮对陈到有多欣赏,从他写给蜀国中都护李严的书信就可以一探究竟。

诸葛亮在信中说:“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二、姜维

姜维本来是魏国的官员,但是一直不被重用,只做了一个中郎将的小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8年,诸葛亮出兵祁山,那时候姜维正好和几个同僚在那里出差,谁知倒霉碰上了大批的蜀军来袭,他和几个同僚还有当地的太守就望风而逃了。

当地太守觉得姜维几个人靠不住,于是就扔下他们连忙逃到了上邽郡,姜维一众人就莫名其妙的被诸葛亮擒住了,但诸葛亮并没有杀姜维。反而对姜维一个降将如此的欣赏呢?总结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点就是姜维心系汉室。姜维一直觉得曹魏得权不正,在他心里汉室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刘备的这支军队才是正统。同时,姜维在曹魏那里并不受重用,因此姜维对蜀汉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点就是姜维是个真人才。姜维不仅仅是上阵杀敌的武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指挥型人才。夷陵之战,蜀军惨败,很多指挥型人才也在此战阵亡,如马良、黄权等,蜀国人才凋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诸葛亮急于培养马稷,但是马谡实在不争气,虽然能力出众又很聪明,但是他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于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马谡死后,诸葛亮身边就没有了一位忠于自己而又能力出众的指挥型将领,而姜维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

姜维一来,诸葛亮就给了他一个将军的职位,并且直接当做接班人来培养。诸葛亮亲自传授他兵法,让他辅佐蒋琬、费祎。

甚至诸葛亮在给蒋琬写信时,将姜维一顿猛夸,说姜维工作非常认真,考虑事情也很周密,当年的马良也不如他。

后来,在诸葛亮的提携下,姜维做了大将军,为蜀国打了几场大胜仗。但是,最终因为战略问题,使蜀国丢失汉中,进而灭国,因这件事多遭后人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向宠

诸葛亮的《出师表》,想必是很多人上学时候的必背内容,对于其中出现的大部分人,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是有这么一个人,诸葛亮花了较大篇幅介绍,很多人却不认识他。

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向宠极为欣赏,极力推荐他,希望刘禅能够重用他。那么,向宠是何许人呢,他真的这么有才吗?

其实向宠这一生并未有太大的功绩,他这一生最大的亮点就是刘备夷陵之战战败后,蜀国的军队四散而逃,溃不成军。只有向宠的队伍保存较好,因此得到了刘备的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诸葛亮对他很欣赏,认为他有大才。所以《出师表》之后,向宠被刘禅提拔为中领军,这职位一干就是十几年,期间他并未有什么功绩,也未跟随诸葛亮北伐。

公元240年,南疆的蛮夷叛乱,刘禅派向宠率领禁卫军去平乱,眼看建功立业的机会就要来了,没想到他作为最高指挥官居然战死了。

由于他生前待人和善,深得军心,于是部下奋力抢回了他的遗体,也算是给他了一个体面。所以向宠是继马稷之后,诸葛亮第二个看走眼的将军了。

四、王平

提起王平,就不得不说魏延。他们两个是两种性格,政见经常不和,王平一直中规中矩,过于谨小慎微,而魏延勇武非凡,也负有谋略,本事远在张飞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生前,王平根本就不受重用,反而是魏延,被刘备封为汉中太守,成为一方的封疆大吏。

可是诸葛亮自始至终都看不上魏延,一直觉得魏延天生反骨,不能重用。直到刘备去世,蜀国人才凋零严重,诸葛亮才启用魏延,但是一直对他小心提防。

反而王平在刘备死后,事业开始起飞了。官途虽然一帆风顺,但这不代表他有多少功绩。

诸葛亮注意到王平这个草根是从街亭之战开始的。大家都知道,街亭之战因为马谡骄傲自大,不听诸葛亮的指挥而贸然前进,最终酿成了蜀军历史上最大的的惨败。

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也被气的病重,诸葛亮为了安抚军心,挥泪斩了马谡。而此时,诸葛亮注意到了王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王平当时极力劝阻马谡不要驻扎在街亭,并且马谡不听劝阻驻扎街亭之后,王平没有跟着前去,保存了他这支部队的实力。

诸葛亮知道了王平的所作所为之后,就封他为大将军。但是这人实在是太谨慎,做事畏手畏脚,因此诸葛亮去世之后的十几年里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直到公元244年,曹爽集结十几万魏兵,直指汉中,王平率领三万人人埋伏,重创魏军,阻止了他们的前进,并且把他们的运粮和运水通道都断绝了。

最终这场战争成功护卫了蜀国的统治,使之得以休养生息。王平也因此名声大噪,与邓芝、马忠并称为保卫蜀汉疆土的“平安三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结语

关羽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张飞脾气又太暴躁,经常打骂下属,所以诸葛亮对这二人的评价都不太高。

但是陈到、姜维、向宠、王平这四个名气不大的人,却能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并且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巩固了蜀汉江山,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眼光的独到之处。

当然,也并不是他越欣赏的人能力就越强,比如向宠,这辈子在蜀汉也没做出啥功绩,这就是诸葛亮看走眼的地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到、姜维、向宠、王平
《三国演义》《三国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