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20日的午夜,瓷都江西景德镇大雨倾盆。

城北德阳街上,空无一人,只听得见刷刷雨声。一辆三轮车从城中心方向跑来,车夫将车停在小巷口后,客人撑开油纸伞下了车。

突然,一声枪响划破寂静的夜空。下车的人身体摇晃了一下,便倒在了泥泞的路上,一动不动。鲜红色的血液从胸口渗出,浸染了他身上那件米黄色的风衣。

这起案件的发生,惊动了当地警察局。

警察发现死者身上的钱包、戒指、金表都还在,因而判断凶手不是为了钱财而来,此案很有可能一起仇杀。

事后证明,警方的分析没有错。在3月20日深夜开枪的人,的确是为了报仇而来。

而他们复仇对象,正是出卖邓演达烈士的叛徒——陈敬斋。

邓演达之死

邓演达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拥护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极力主张讨伐蒋介石,因此成为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1年8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上海愚园坊举行干部结业典礼。为了躲开反动派的耳目,邓演达特意于前一天夜间就来到愚园坊。

但令人心痛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还是遭到了逮捕。

蒋介石抓获邓演达后,派人前去劝他投降,还用副总司令的宝座加以引诱,妄图逼迫他归附南京政权。

可是邓演达斩钉截铁地表示:对蒋介石始终不低头。

这让蒋介石恐惧不已,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处,牺牲时年仅36岁。

12月初,邓演达遇害的消息开始慢慢在社会上散播开来。

宋庆龄得到传闻后,立刻跑到南京去找蒋介石对质。

她没有挑破窗户纸,而是旁敲侧击说:现在国难当头,你与邓演达的矛盾,我来给你们调解。你把他叫来谈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交不出人,只能保持沉默。

宋庆龄又说:如果你觉得在这里谈不方便,就带我去见邓演达。

蒋这才不得不说:你已经见不到他了。

宋庆龄勃然大怒,在《申报》发表宣言,痛斥蒋介石祸国殃民,悍然杀害“忠实革命人才”的滔天罪行。

国内各地也纷纷开展了悼念邓演达的活动,矛头直指杀人凶手蒋介石。

邓演达的死,不仅让宋庆龄感到悲痛愤怒,也让视他为好友的周恩来等中共党人遗憾不已。他们发誓要抓住那个出卖邓演达的叛徒,为烈士报仇雪恨。

而叛徒的名字,叫做陈敬斋。

叛徒的诞生

陈敬斋是江西都昌人,品行恶劣,绰号“窑公子”。他在父亲去世后败光了家产,就投机革命,想要实现升官发财的美梦。

1928年春,陈敬斋游荡到上海,混入了中华革命党。

三年后,他见到了邓演达,被安排在上海市干部会地下机关整理、收发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敬斋在邓演达身边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卖惨说自己生活困难,吵着闹着向组织要补贴。邓演达一开始同情他,分三次批了100元、80元、80元的经费。

但是陈敬斋非但不感恩,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搞得组织内纪律混乱。

考虑到他的能力和性格完全不适合地下工作,上海市干部会不得不在1931年停止他的工作,将他派往福建。

一开始,陈敬斋拒不接受,死皮赖脸要呆在上海,无论别人怎么劝说都没有效果。可是过了20多天,他的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急转弯,表示愿意去福建。

当然,陈敬斋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觉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