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3年国庆后的一天,沈醉受到一位老朋友的邀请,走进一家华侨饭店相聚。

进入房间后,两人热情寒暄。就在此时,沈醉发现房间还有一人,朋友向沈醉介绍道:“现在在你眼前的这位,就是你多年前要追杀的华克之!”

听到这话,69岁的沈醉,看着已经81岁的华克之,惊喜交加、感慨万千,往日的一幕幕,瞬间浮现在眼前。

组织刺杀蒋介石

受父亲与老师朋友的影响,华克之还在念高小的时候,就对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学说产生浓厚兴趣,并加入国民党。

期间,对于唾手可得的功名富贵,华克之没有丝毫兴趣,而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寻求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振兴中华民族的理想上。

但是,蒋介石利用各种手段,将各据一方的军阀拉拢到自己周围,听他一人指挥,联合剿共,使帝国主义所希望的在华利益得到保证,全国各地抗日反蒋运动日益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克之也因此与蒋介石及其党徒白刃相见,转向共产党。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蒋介石政府对其依附,杜月笙等人假借帝国主义的力量鱼肉百姓等状况,华克之等人每每谈到都声泪俱下,愤怒不已。

经过多次讨论商量,华克之等人萌生了刺杀蒋介石的想法。他们觉得,国内外的一切反动力量,都在蒋介石身上体现出来。因此一切革命,首先将蒋介石处死,其他都是次要的。

酝酿多日后,他们决定将自己的心情叙述给党组织:

……如果要处死蒋介石,当然要准备好五步流血……任何灾难,都由我们自己负责……我们深切了解,如欲使中国革命成功,必须有马列主义,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这一突击,只希望能搬掉中国革命长远道路上的一大顽石,使得中国革命的道路,较为顺利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几天,他们就收到了党的回复:

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不能鼓励人家去做暗杀工作。

对于这样的答复,华克之等人不同意。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什么暗杀,而是明杀。作为普通百姓,他们只是本着祖宗的遗训“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于是,他们经过讨论决定实施这项刺杀蒋介石的计划。

为了刺杀行动成功,华克之进行了周密部署,于1934年在南京成立掩护机关——晨光通讯社。

1935年11月1日上午九点半,执行刺杀任务的孙凤鸣,设法进入戒备森严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会议厅后,留心观察寻找刺杀机会。

当各中委出礼堂到第一会议厅合影时,孙凤鸣意识到刺杀机会来了。

但是,却迟迟不见蒋介石的身影。

于是,孙凤鸣从大衣口袋里拔出一支四寸六响左轮手枪,朝着汪精卫连连射击,汪精卫随即倒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在汪精卫旁边的人反应过后,迅速跑过去将孙凤鸣从背后抱住,孙凤鸣继续发射两枪。

随后,张学良跑到孙凤鸣旁边,用脚将孙凤鸣踢倒在地,汪精卫的卫士趁机向孙凤鸣连射两枪,孙凤鸣当即倒地被抓。

很快,国民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同时,宪兵司令部与警察厅的负责人乘车前往晨光通讯社进行检查。

但是,晨光通讯社留给他们只有办公桌上一封信函与厨房中焚毁的文件残灰。

与此同时,南京全城宣布戒严,水、陆、空交通完全断绝,国民党还逮捕了慌忙赶船、搭乘火车与坐飞机的数十人。

汪精卫遇刺后,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认为是蒋介石派人干的,找上蒋介石大吵大闹,蒋介石大发雷霆,恼火不已,命令戴笠限期破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