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濠江西岸,有个美丽的社区,叫做岗背。那里小桥流水,田园青葱,淳朴的乡村风貌让人沉醉。早在元朝末年,一支魏氏族人就来到岗背筑屋定居、繁衍生息。时至今日,岗背留存着众多文物古迹,有黄百万故居、叠石残刻、杏坛碑刻等等。近年来,社区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互济”等模式,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促进本地旅游产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岗背社区

魏徵纪念馆成人文景观新亮点

魏徵纪念馆就在岗背社区里,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建筑外观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占地面积约60亩。纪念馆由汕头市魏徵历史文化交流促进会筹划建设,于2014年7月动工建设,历时8年于2022年落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仿照北方民居四合院的形制而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徵纪念馆

步入馆内,屏风正面镌刻有古人赞颂魏徵为“人镜”的拓片,背面是魏氏图腾。两侧墙面,分别是巨幅喷画万国朝宗图以及魏徵议事图,展示了初唐盛世,国力强盛,万国来朝的场景。魏徵的铜制立像,安放在中厅正中,表情严肃,一身正气。后厅安坐着魏徵的汉白玉座像以及八尊乌木雕刻而成、与魏徵同殿为臣的人物立像,栩栩如生,令人心生敬仰。纪念馆两侧是文化长廊,入口处正中,分别有石刻烫金《潮汕赋》《建馆记》,墙壁上有72幅烤瓷壁画,将魏徵生平浓缩为72个小故事。纪念馆收藏着很多书法和绘画作品,更有岗背村乡贤魏先利捐赠的巨型金丝楠木书画台。除主体建筑之外,纪念馆还配套有可容纳千人大礼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徵纪念馆的落成,将魏徵文化带到潮汕大地,传承魏徵思想文化精神。纪念馆另一侧配套廉政公园,园中遍植花草,树木葱茏,两者浑然一体,成为廉政建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旅游业发展增添新的亮点,成为闻名海内外人文景观。

“叠石残刻”讲述岗背悠久历史

岗背社区有“鸣岗旧地”之称,在村里,有块石头被当地人视为宝贝,那就是“叠石仔”。“叠石”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母石”为基座,造型奇特硕大,方圆逾十坪;“母石”的上方并列有两块巨石,高一丈有余,两石相倚相靠、中有缝隙。走近细看,两块石面均有刻字,石刻坐西向东,南北走向,呈一字排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叠石文化广场

“东都王凤之,吴越钱颐仲,因过此地,见此石有人留题,遂立马观之。是处巨石怦然可爱,次日,携酒乐饮,扶暮而还,因命工刻石,谩记岁月耳。绍圣二年三月。”这段石刻文位于其中一块石头的石面上,记述的是千年前的一件旧事——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两名在当地任职的官员路过“叠石仔”,见此处的巨石形状可爱,上面留有题字,便停马观看,第二天还带了美酒来到此地畅饮,直到晚上才回去,还乘兴让工匠把这件事刻在石头上。据当地人介绍,这段摩崖石刻在当地和周边地区都比较稀有,不仅对考证北宋初期濠江区名人活动有一定价值,对研究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文化活动及演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叠石仔”所在的文化广场不仅是一处珍贵的历史遗迹,更成了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完善城乡文化休闲功能,岗背社区积极推进叠石文化广场建设,以石刻群为依托,平整、清理、建设观石广场和石刻观看台,建设休闲健身广场,配套相关文娱健身设备。

益母草种植绽放“美丽经济”

说起益母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然后,岗背的益母草却是与众不同,不仅口感好,而且无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岗背村的益母草种植

2020年7月,岗背社区结合实际,将“岗背益母草”通过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入库。因地制宜,依托特殊的砂质土壤和多年种植益母草的经验,社区将120亩的农田分为三期,推动建设为“益母草种植基地”。目前已经规划第一期约50亩土地集约化种植益母草,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资金、技术支持,通过为农户安装存放农耕工具的小木屋,建设田间观光小道、喷淋设施等,广泛发动社区群众支持“一村一品”产业,推动原有分散种植逐步向集约化种植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母草成为牛肉火锅配菜

目前,社区已建成益母草体验馆,体验馆陈列岗背益母草各个生长环节及潮汕美食产品。体验馆的另一侧是一家牛肉火锅店,有趣的是,他们将益母草也作为牛肉火锅的菜品,两者搭配起来,让潮汕美食平添了一番风味。

信息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关注濠江宣传

了解濠江,爱上濠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