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用一张纸也写不完。

但是根子就一个,就是在少阳枢。至于为什么,可以看之前写的,这里不再多说。

大多数人,都是单纯的少阳证,有少部分是少阳证挂厥阴证。

少阳厥阴,只能用六法里头的“和”法,除此,别无他法。

但是,少阳证,又有不同,你看:

少阳证,在伤寒论里,有各种柴胡汤。

在温病论里,有蒿芩清胆汤。

这都是治少阳证的,区别又在哪里?

蒿芩清胆汤,是湿热郁阻少阳。

柴胡系列的方,是热,或者寒郁少阳。

药都可以归少阳经,但是处理的邪气不同,用药也就不同。

蒿芩清胆汤,是怎么说的来着?

蒿芩清胆竹茹珍,枳壳用生合二陈,方内更加碧玉散,既清相火化痰凝。

重点在于四个字:

湿遏热郁。

湿郁热于少阳,病根本是湿,那么既能除湿又走少阳经的,就是青蒿了,当然君药用青蒿。另外还有一个原因, 用药习惯的问题。当年南方习惯用青蒿代替柴胡,也和南方湿热有关。

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用在植物神经紊乱,这个没问题。

但要方证对应,问题在哪儿?

伤寒论里的六经辨证,六经只是病位,尤其是一个“少阳病”,而不是病性。

其他经病相对还好,太阳病能分个中风伤寒等,少阳病没分那么细致。伤寒论里讲的更多的是寒邪发病产生的各种变化,到了少阳,有了郁热,用小柴胡汤。

也就是说,小柴胡汤的柴胡黄芩清的是少阳郁热,寒郁或者是气郁。

而对于有了湿邪这种相对有形的邪气,只清郁热,不祛邪是不行的。

所以小柴胡汤里,除了柴胡黄芩,配伍是半夏参姜草枣。

而蒿芩清胆汤里,配伍了很多青蒿竹茹碧玉散等化湿的东西。

但总归,都是和解调理气机为主,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加一些其它需要的,但用药一定要轻。

除了方剂,做针灸也一样,要轻,不能重。

慢慢调,直到气机顺畅了,后面脏腑功能恢复,内分泌也就平衡了,那么多的症状也都一块减轻了。

甭盯着某一个症状调,如果只盯着症状,治好了这里,那里又坏了,永远好不了。

只盯着一个事儿,就是“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