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藤县太平镇人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聚民族团结力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建阵地、优服务、强文化上下足“功夫”,积极助力构建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和美社区,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社区提档升级,绽放代表“大能量”

为了助力破解太平镇农村社区各族群众聚居、人口基数庞大、流动人口多等治理难题,太平镇人大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展现人大担当,为泰州北社区先试先行第三批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太平镇人大以德胜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主阵地,组织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接访日、走访入户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活动,详细了解同心书吧、同心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的情况,重点摸清社区各民族基本情况、公共服务需求等情况。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将相关信息登记在册。

2022年以来,镇人大主席团整理形成提档升级同心文化阵地、设置专业服务窗口等意见建议共5条交办至镇政府,并切实做好群众意见建议的反馈和跟踪督办工作,扎实解决社区建设提档升级问题。经过多方努力,泰州北社区升级同心文化场地后,广场一改往日的安静寂寥,每天或有志愿服务活动,或有民族活动体验,或有民族政策知识宣讲;同心文化书吧学习氛围浓厚,时常开展理论宣讲日、读书日等活动……居民的关系更紧密了,团结的氛围更浓厚了,代表联络站切实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此外,泰州北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专业窗口服务民族工作,为各民族同胞在经商、务工等方面提供各种帮助。2023年以来,各类服务窗口累计已办理26572人次,办结率达99.5%。

据了解,泰州北社区先后荣获梧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梧州市十佳统战工作站、藤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藤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身心下沉“网格”,输出服务“大效能”

太平镇人大探索“人大+网格化”模式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大代表“沉下去”,网格工作“细起来”,民意民情“传上来”,打开人大代表拓宽履职新路径、密切服务群众的新格局。

有事找代表、服务在网格。2023年12月,镇人大代表江华凤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周边无序停车的现象比较突出,成为各族居民们出入的“难题”。江华凤详细地记下意见建议,及时通过网格和联络站双通道上报治理“微心愿”。太平镇政府接到建议,组织综治、城管、交警等部门进行会商,随后,立即组织开展交通劝导志愿服务行动,并在一周内完成了对该区域进行停车规划、禁停引导以及路灯安装等工作,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太平镇人大将137名五级人大代表编入6个代表联络站、26个网格,代表们深入到选民中、行走在网格里,积极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活动,站在基层一线梳理和收集意见建议,有效办理解决了一批网格“微心愿”、民生关键事,代表“一站式”“接单式”“家门式”服务打开了人大工作新局面。

“近距离”“乡音说”“唠家常”是人大代表们与群众的一场双向奔赴的情感交流方式。德胜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激发群众自治的活力,创新“凉亭议事”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同心调解团”用乡音调解解矛盾纠纷“疑难杂症”,共同谋划社区规划、发展,推动各族人民解难题、话发展、促和谐,让治理更有效,社区更和谐稳定。

据悉,太平镇人大积极打造“多彩太平·代表来了”人大品牌,完善代表建议办理机制,打造多元网格化履职阵地,探索代表履职管理模式,持续推动代表履职活动常态化开展,形成三级代表上下贯通、共同履职的生动局面,助力创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2023年以来,泰州北社区围绕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提交代表建议20多件,办理解决了50多件网格“微实事”。

凝聚民族力量,绽放文化“大繁荣”

文化,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藤县太平镇人大积极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挖掘整合当地各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各民族和谐共融、互帮互助的幸福家园,讲好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文化繁荣发展的“人大故事”。

据了解,太平镇人大2023年前后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到社区开展调研活动,就社区如何提升文化惠民质效为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建议6条,向政府交办建议2个、跟踪问效9次。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文艺活动不够丰富”“各民族认同度不够充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太平镇政府以文明新风“大培树”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团结凝聚群众作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探索了一条突出民族文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

此外,2023年以来,太平镇政府立足当地文化特色,重点打造“广西三月三”“多彩太平·乞巧传情”等活动。组建同心文化艺术团、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开展民族联谊、民俗表演等群众性活动近40场,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创建“多彩泰北·热心宝北”志愿服务品牌,开展“邻里守望”、小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50余场次,报名志愿者达500多人次,受益群众达7000多人次,各民族群众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多年来,太平镇持续打造以各族群众为主角的民族团结进步“太平样板”,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将传统民族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融合推进,潜移默化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筑牢了基层和谐稳定的根基。(林伟宁 李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