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青报报道,关于中方会否反制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中方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林剑表示,关于欧盟发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商务部发言人已经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阐明了中方的严正立场。中国产业界和商协会也发声表示坚决反对。林剑说,欧盟的这起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行为。

而《南华早报》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补贴的调查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本已紧张的双边关系。欧盟贸易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这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调查,我们不会对此发表评论。我们将很快公布一些临时要素。”

公开资料显示,欧委会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调查始于去年10月,彼时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称,中国电动汽车进口“洪流”将涌入欧洲,可能会像十年前几乎摧毁欧洲太阳能行业那样毁灭欧洲汽车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4小时内中方行动让美盟友慌了!有媒体提问称,据报道,中国工业界正在游说政府对欧盟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并对欧盟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请问商务部这是否属实?如果是的话,这些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国内产业有权提起调查申请,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国内产业提起的申请,调查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调查机关将启动立案程序,依法对外披露和发布公告。

“我们不要对外国企业关闭市场,因为我们也不希望别人对我们的企业关闭市场。”关注全球电动汽车行业新闻的印度尼西亚《电动汽车杂志》报道称,在欧盟即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德国总理朔尔茨出席欧宝汽车公司125周年庆祝活动时强调。他称,德国汽车工业受益于在中国的业务,只要贸易保持“公平和自由”,就可以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他反对限制汽车贸易。

而面对着欧委会的一纸初裁,中欧工商界出现了明显反差。由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中国汽车产业界对于欧委会的决定极为不满,已向有关部门发出对欧采取反制措施的强烈呼吁。不仅如此,我商务部在今年年初发起的对原产自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的反倾销立案调查,也将在今年8月底公布初裁结果。

而作为欧洲豪华汽车的代表性企业,奔驰、宝马、奥迪三家大厂更是公开批评欧委会作出的初裁是基于保护主义。

背后原因也很简单,从同意对华加征关税的国家名单全是美国盟友就不难知道,这背后明显是美国在搞鬼。就在欧盟作出该决定之前,拜登政府就直接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提高到了100%。除此之外,钢铁和铝材、医疗用品、半导体、电池、关键矿物等,也都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行列之中。对于欧盟的这一决定,其实欧盟内部是存在分歧的,朔尔茨政府希望将关税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理想情况下是中国对欧盟征收的对等水平,也就是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官员对中国廉价电动车大量进入欧洲市场可能对欧洲就业市场和重要的战略产业造成严重伤害的担忧正在日益加重。

美国总统拜登上个月率先宣布将把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大幅提升,从目前的25%提高到100%。拜登表示,“我们不会让中国汽车涌入我们的市场,使美国汽车制造商无法公平竞争。”尽管美国方面的这一举措是预防性的,但它却在全球产生了风向标的作用,担心中国过剩产能可能会伤害本国产业的国家正在行动起来,保护本国市场。

而德国的汽车工业主席也是反对,因为一旦实施了该措施那必竟会影响全球贸易的,而且增加关税也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同时,匈牙利也反对欧盟的行为,而挪威更是直接放出言论表明欧盟的决策和他们无关,他们是不会对中国增收关税的。除了这些国家的表态,还有不少欧洲的车企也发声,汽车行业不需要欧盟保护,这样只会砸自己的脚。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之一,特斯拉对欧盟的决定表示了失望。那么,欧盟的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它可能会加剧中欧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很多领域都有密切的合作。其次,这个决定可能会改变欧洲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最后,欧盟的决定还可能对全球电动车产业产生影响。欧洲是全球重要的电动车市场之一,欧盟的关税措施可能会影响到全球电动车产业的供应链和投资决策。

德国政府希望达成妥协。柏林政府发言人赫伯斯特雷特表示,欧盟委员会“愿和中国汽车制造商进一步谈判是件好事”,距离7月4日还有时间。“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达成友好解决方案,将是非常可取的。我们不需要进一步的贸易冲突,我们需要让世界贸易变得更加容易。”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强调要依赖谈判解决问题,同时警告“关税竞赛”。他说,“关键是要会谈”。“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关税始终只是最后的手段,而且往往是最糟糕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无论从事实、逻辑还是法理上看,欧方的这份“裁决”都站不住脚。以欧盟报告中的比亚迪汽车为例,在去年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带着“海豹”车型参展并公布售价,其欧洲售价为4.49万至5.099万欧元,价格比中国市场售价高出84%。今年4月,比亚迪宣布,小型电动汽车“海鸥”计划明年在欧洲上市,预计其在欧洲的售价约为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68万元。 “海鸥”的欧洲市场价格几乎达到了国内售价的两倍。

事实上,欧盟对华采取“双反”措施并不新鲜,但此次欧盟委员会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的决策却显得有些仓促且不合时宜。

当前正值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而欧盟此时却选择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其次,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欧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然而,欧盟此时却突然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这不仅损害了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也破坏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使全球自由贸易再次遭遇打击,这是欧盟算不清“规则秩序账”。中欧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德国等欧盟国家与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欧盟的政策制定者应该明白,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对汽车产业强加关税只会进一步扭曲市场,进而割裂全球产供链,对汽车产业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竞争中培育优势才是企业生存之道,想靠税收政策营造舒适区,这是欧盟算错了“经济发展账”。多家欧洲车企高管都认为,提高关税对于欧洲汽车巨头应对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