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以英国法国美国为首的外国列强,组成了八国联军对入侵我国清朝的疆土。而大清王朝的辉煌已然不再,面对强大的列强,清军无力抗击。慈禧太后选择了外逃,使得士兵也无心再战,当年的8月14日,北京城被联军攻破,圆明园再度被劫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之后,清朝被迫和八国联军签订了一份《辛丑条约》。条约中,清朝要向八国联军一共赔偿4.5亿两白银,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要给列国赔偿1两白银。自此开始,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仅遥想到当年的大清王朝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千古帝王康熙怎么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清朝会从一个让八方臣服的大国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康熙在位年间,他对内统一台湾,平定三藩,对外痛击沙俄,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不同于《辛丑条约》这类丧权辱国的条约,《尼布楚条约》是一份平等条约,大清王朝在和沙俄之间的边境战争中没有落入下风。

在康熙的领导下,当时的大清王朝被称为康熙盛世,康熙在位四十年,他硬生生的让中国本就该被淘汰的封建王朝完成了“回光返照”。在康熙去世之后,又出现了雍正和乾隆皇帝,这两位也是为清朝续命的存在。但是自乾隆去世之后,清王朝的兴盛就每况日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如果追根溯源,大清王朝之所以衰弱,和雍正有着离不开的关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闭关锁国的根源

雍正在位年间,曾经大力打击西学和教派,并且禁止西方的传教士来西方传教,这导致西方文化的先进部分无法被我国所接纳吸收,也无法了解到西方国家的发展与大清王朝比之如何。当时的大清王朝固然强大,但是闭关锁国的策略必然会埋下祸端。一旦大清王朝和世界脱轨了,落后是早晚的事。

实际上,在康熙晚年间,他的众多皇子们对皇位都垂涎已久,并且往往会互相发生争斗,史称“九子夺嫡”。最终,四阿哥胤禛赢得了这场残酷的夺嫡之争,开创了雍正王朝。但是,实际上康熙有一位皇子,让后世研究清史的专家不禁感叹,如果让他来当皇帝,或许大清能摇身一变变为超级大国,同时八国联军侵华将也不复存在。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皇十三子——胤祥

1686年,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胤祥出生了。这一年康熙可谓是意气风发,对内三藩被平定,台湾也被收复,对外也击败了沙俄,按照古代的思想来说,胤祥的到来似乎是上天对康熙的恩赐。

而胤祥的出身的地位并不是十分显赫。在古代,家族的势力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康熙,也与辅政大臣索尼是亲戚关系,并将索尼的孙女立为了皇后。而胤祥的祖上平平无奇,只是奴才出身,母亲也只是一介嫔妃。按理来说,在这么多地位显赫的阿哥中,胤祥在皇宫中很难得到康熙的青睐。但是他凭借聪明懂事,硬是打破了这种局限,受到了康熙的宠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胤祥从小饱读诗书,文化素养极高,康熙自他出生十二岁开始,第一次带他去盛京谒陵,到之后将太子废除期间,离开京师一直带着他。康熙不仅仅看中了胤祥的聪明伶俐,也是想将他带在身边可以时时锻炼他,由此可见康熙对胤祥的期望极高。

胤祥到底多有能力呢?胤祥不仅能文,而且能武,据说他在外出寻猎的时候,看到山林间的猛虎也毫不畏惧,甚至敢于上前与之搏斗。

1702年,康熙南巡的时候,带了三个皇子,分别是当时如日中天的皇太子胤礽,后来的继位之君皇四子胤禛,然后就是皇十三子胤祥,可见胤祥的地位在康熙心中绝对非同一般。并且康熙当众向大臣们展示了胤禛和胤祥书写的书法,受到了极高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胤祥或许是康熙心目中作为储君的候选人之一,那么他为何没有当上皇帝呢?因为生于皇家,命运的起伏不定。由于太子的能力与德行不能让康熙感到满意,康熙把太子废掉了。自此,康熙或许是防止诸位皇子因为太子之位争斗,对几位皇子没有像以前那么宠爱了,而胤祥也是失宠皇子中的一个。

后来,太子废而复立,紧接着又被废除。太子被废除意味着每个皇子都有可能成为皇帝,由此九子夺嫡正式拉开帷幕。九子夺嫡中的皇子分别是大皇子胤禔、二皇子胤礽、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䄉、十三皇子胤祥、十四皇子胤禵。

二皇子胤礽是太子,被废除之后处于出局的边缘,紧接着就是大皇子,作为长子却不受康熙喜爱,于是他和八皇子结党,却被三皇子告发,并且大皇子还对康熙说要帮助康熙行万难之事,意思是要将废太子杀了。康熙十分愤怒,认为大皇子为了皇位对兄弟之情毫不顾及,由此大皇子以及八皇子连带着一起出局。之后为了国家稳定,康熙再次立二皇子为太子,然而太子依旧不争气,再次被康熙废除,康熙自此再也没立过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九子夺嫡除去主动退出的几位皇子,最终形成了两派,一派是八皇子,另一派是四皇子,而十三皇子胤祥支持的就是四皇子胤禛,由此也与后世之君修好了关系。

最终,四皇子胤禛成功上位,成为了一代雍正大帝,而十三皇子胤祥也因为他的立场以及能力受到了重用,被雍正皇帝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并且升他为亲王。胤祥深受雍正皇帝的信任,在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两人始终保持兄弟情谊。据记载,雍正皇帝对其进行多次进行赏赐,并把胤祥封为铁帽子王,享受的待遇比亲王还高,甚至让胤祥任意挑选自己的一位儿子成为郡王,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胤祥的辅佐无论是在雍正上位前还是上位后,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可惜的是,胤祥有一样能力没有受到重用,那就是他对西方的了解。

实际上,胤祥这个能力在康熙执政年间就已经有显现了,胤祥不仅聪明,对西方文化也十分感兴趣,他的西洋算法是皇子当众最优秀的,而且还会拉丁语,可以在和西方使者会见的时候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对康熙来说,对西方的态度要有个度,毕竟大清王朝的统治,不能让西方的文化过度干涉。而到了雍正这一代,更是禁止了西方文化的传播。这对当时的大清王朝的统治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千秋万代来说,这无疑是十分不妥的。

胤祥有一次当场对雍正建议,建议把西方书籍翻译成汉文让诸人阅读,雍正虽然对胤祥十分信任,但是脸色当场就变了。由此,西方文化在清朝的传播算是彻底无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胤祥虽然没有成为皇帝,但是他的功绩在大清足以计入史册,他治水患,定后方,荐人才,让雍正的统治变得稳固。与雍正皇帝之间的兄弟之情也是帝王之间少有的。然而,他在44岁那年去世了,原因是他在康熙在位年间实际上就已经有疾病,他的腿上长了一个疮,并且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治好。

另外,他在雍正皇帝在位年间兢兢业业,积劳成疾,面对雍正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他基本从不推辞,并且完成的十分令人满意,而且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据他的儿子所说,胤祥常常把公务带回家办理,并且亲力亲为。让雍正皇帝都对他的身体十分担忧,不仅常常派太医去为他诊断身体,甚至亲自为他的身体祈祷。

在胤祥去世之时,雍正皇帝十分悲痛,并且为他的丰功伟绩做了一块匾,上面写着“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并且表明胤祥的功绩配享太庙,进太庙就意味着他世世代代可以得到后人的祭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胤祥的一生可谓非常传奇,那么他是否能当皇帝呢?最重要的是他的疾病就不允许他被传位为皇帝,要知道即便是雍正,也因为积劳成疾,45岁登基,58岁就去世了。皇帝的压力比想象中大得多,而胤祥的疾病带来的隐患则更不用多说了。

而胤祥如果成为了皇帝,能否让清朝变得不一样呢?胤祥一旦上位,将会对西方保持重视,但是迫于清朝的统治,也不太可能大肆推广和宣传,但至少会保持对西方国家的关注。

然而,雍正虽然不重视西方,但是他的政绩十分可观,正是他的勤政,为后面的君主带来了财富,甚至连八国联军的赔款都能赔得起,如果是胤祥,还真不一定能做到让国库如此充沛。因此,这个问题的结论十分难说,只能让后人来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