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是1999年的剧,说起来已经25年了,这部剧播出的背景其实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改革的年代,这部剧其实映射了现实的一些困境,近些日子又在网络上被热捧起来,也反映了当下好剧太少,大家不得不重温经典。

这部剧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前期的九王夺嫡环节,剧中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获得康熙的青睐,夺得太子之位明争暗斗。相对于竞争者的阴谋迭出,争斗过程鸡飞狗跳,令人啼笑皆非,康熙身边的太监李德全,因为处事稳重、考虑周全,令不少人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德全跟着康熙几十年,对国家大事和内廷宫斗耳濡目染,阳谋阴谋都了然于心,这些恐怕是其他皇子都学不到的。后来雍正继位后,仍然用了他在大内。

比如将雍正的儿子弘时侮辱他,他随后就使用了“选择性报道”的方式,告诉雍正弘历在外面等着,让同样在外面等待且早到的弘时一直等着;再比如雍正被八王议政逼宫几乎绝望时,他用退朝来提醒雍正暂避锋芒。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李德全的人情练达和对大事的决断能力可能是甚于雍正的。

因此,不少网友建议康熙的遗诏可以改为“传位于李德全”。

当然这是不太现实的,传位于太监在历史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清朝对历朝历代的兴衰进行了总结,因而对太监管理更为严格,后宫明确太监不得干政,即便是清末的的大太监李莲英也不过是比较贪,并没有什么军政大权。

康熙就算当时一时发昏,让李德全监国,但他一没有实操经验,二没有培养自己的势力,根本无法辅政。别看康熙在的时候,一些大臣和皇子经常巴结他,甚至给他银票,那都是看在康熙的面上。

李德全这个例子,其实很好理解,现在一些县市核心单位还有通讯员这个岗位,这个通讯员不是报社那种写稿子的岗位,而是负责给领导通讯:比方说你想见主要领导,你不能直接到领导办公室,得先见通讯员,问问通讯员领导在不在,或者让让通讯员给你报告一下领导自己想见面的意愿。

通讯员除了日常负责给领导通报求见的人,还要负责给领导办公室打扫卫生、提茶送报纸、布置小会场。说白了,这个岗位就相当于不写稿子的机关秘书。

通讯员必须得勤快、机灵,察言观色,每天领导没来他先来,让领导到了单位热茶、空调、报纸、文件都已经准备好了,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通讯员还要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来的人适合不适合见领导,自己先筛查一遍,拿不定主意的给办公室主任汇报。不能来的人说要见领导就马上引荐。开小范围会的时候,有的通讯员还要在会场角落候着,及时给领导倒茶、通知人员等临时跑腿事务。

天天跟着领导,应该重用吧?现实是这个岗位的同志很多都只是科员甚至是事业编。虽然很辛苦: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干的事像服务员一样,但没有深入参与到一项具体工作业务中,更没有写材料等单位重要工作。在领导眼里,你虽然辛苦,但干的事没有什么难度,任意一个人都能干得来,更没有直接参与过重要的业务工作,说白了没有工作业绩。

所以很多通讯员都是服务了一届又一届,随着年龄增长,状态不再,回到到事管局等单位继续当一个普通同志。

因此,李德全看着能力不输雍正,那只是表面现象。你让他换到雍正的位置,让他去清理户部欠款、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那他就傻眼了:两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如云泥之别,他根本干不了雍正的活儿。

这也告诉了我们,不要以为整天沤在办公室里粘着领导,搞好办公室工作就万事大吉,还是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看的更广阔一些,干出一些显达于办公室之外的工作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须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