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史料和小说的读者肯定都知道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这件事在《魏略》中有记载,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用了。

子午谷奇谋的大致意思,就是魏延请求诸葛亮给他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小路直取长安,十天就能到达,长安守将夏侯楙是个胆小如鼠的无能之辈,肯定被吓得弃城而逃,魏延顺利入城据守,在此期间收取周边地区粮食坐等诸葛亮大军在二十日到达——魏延因为是奇兵突袭,所以只带了够路上吃的粮草。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否决了:“亮以为此县(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一生唯谨慎,是因为他知道蜀汉(正确的称呼似乎应该是季汉)输不起,一旦大败,蜀中必然大乱,那些门阀士族肯定会趁乱起事,把自己和皇帝刘禅抓起来献给曹魏。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川军之彪悍天下皆知,刘备取川属于“逆取顺守”,川人未必心服口服,诸葛亮屡战屡胜或许还能镇得住场面,一旦主力尽墨,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我们细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就会发现,诸葛亮伐魏都是稳扎稳打,见势不妙马上收兵回撤,即使有五成的胜算,他也绝不可能与司马懿决战,一定要等到稳操胜券才肯出手。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诸葛亮当时碍于情面,只是拒绝魏延的建议而没有指出这条“奇谋”有多荒唐。

诸葛亮当时只需问三个问题,就能把魏延问得哑口无言——可能有读者精通兵法,可以替魏延回答这三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很器重魏延的,即使魏延跟杨仪闹得一塌糊涂,诸葛亮也是不偏不倚:“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在黄忠、关羽、张飞、马超、赵云辞世后,魏延基本已经成了蜀汉军方第一大佬,而且还是刘备从荆州带出了的老部下,跟诸葛亮也算半个老乡——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魏延是义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人。

诸葛亮不当揭穿众子午谷奇谋之短,是在给魏延留面子,如果诸葛亮不厚道,第一个问题就能把魏延问住:你这样喊得尽人皆知,五千大军浩浩荡荡开出,魏国探子回报之后,人家在子午谷出口设一千伏兵,你将如何应对?

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这一点毋庸置疑,三国时期的枭雄,也没有一个善茬子,从曹操刘备到司马懿,军事素养都极高,会背《孙子兵法》那是入门级水平,他们要是不会派遣细作在敌占区活动,那就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有不测风云,子午谷变幻莫测的天气,对魏延来说就是旦夕祸福:一直不下雨,魏延部队饮水就会出问题,下一场大雨,魏延就会被山洪冲走,即使小雨淅沥沥下个不停,既解决了饮水问题,又不会冲毁道路淹没人马,连续十天急行军的突击队,赶到长安城下还有多少战斗力,不用脱掉袜子也能算出来。

即使魏延一路顺风,曹魏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截击,甚至直到魏延开到长安城下,夏侯楙才得到消息(这几乎是不可能),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的夏侯楙,也不可能一吓就跑,因为他往城下一看,就会心不跳、腿也不抖了。

因为是轻兵突袭,魏延不可能带着冲车和云梯,这时候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如果夏侯楙不跑,而是在其他曹营大将的帮助下婴城固守,魏延的马刀,能砍破城门吗?

夏侯楙是曹魏第一大将夏侯惇的儿子,即使他是个三国版的赵括,也会看着疲惫不堪的魏延大笑:都说姜维是凤我是鸭,我看魏延更像一只落汤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作为曹魏军事重镇,不可能只有夏侯楙一个守将,即使夏侯楙被吓成了夏侯炸毛,也有其他人顶上去,按照《孙子兵法》的说法,五百士兵死守金城汤池,五千轻兵是万万攻不破的。

史书没有记载夏侯楙当时手里有多少兵马,但他是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驻守长安,手下不可能只有小猫三两只,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夏侯楙积攒的家当都在长安,是万万舍不得弃家而逃的:“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楙在西(西汉都城长安,东汉都城洛阳,这就是西都与东都的来由)时,多畜伎妾……”

夏侯楙并不太管军队的事情,但曹丕不可不给他配备能攻善守的副将,所以魏延只吓跑或吓傻一个夏侯楙是远远不够的——曹魏一向人才济济,并不缺少能抗衡魏延的谋士和大将。

魏延“直取长安”,居然只计算了行军时间,攻城需要多久,他根本就没算,也就是说,只要三天拿不下长安,魏延不想挨饿,就得分兵抢粮——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老百姓早就学会了坚壁清野,刘备入川的时候,刘璋的益州从事郑度就曾想用这一招应对:“左将军(刘备)县(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擒)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侯楙根本就不用跟魏延打仗,只需要坚壁清野闭门不出,魏延的五千部队就会不战自溃。

最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诸葛亮可能也不好意思问:我六出祁山,哪一次看到了长安城楼?

别说二十天,就是二百天,诸葛亮的主力部队也未必能跟魏延会合——诸葛亮伐魏最远能打到哪里,读者诸君清楚,诸葛亮和魏延当然也应该知道。

魏延算计的是曹军收复长安需要二十天的准备时间,而诸葛亮也恰好用这二十天“从斜谷来,必足以达”。估计诸葛亮听到这句话,一脚踹死魏延的心都有了:敢情我费劲巴力跟曹魏反复争夺,就是闹着玩的?郝昭镇守的陈仓只有一千多人马,我尚且二十天拿不下来,你让我二十天赶去跟你会合,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长安不是许都,也不是成都,邓艾后来直捣成都,吓得刘禅殿前文武不战而降,姜维也只能假装投降再另寻处理,但夏侯楙和刘禅不是一个等级:即使把夏侯楙撕碎了,对曹军士气也不会有太大打击,想通过拿下长安而使曹魏陷入混乱,并导致魏军全面溃散,读者诸君认为这可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凶战危不可等闲视之,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否决,实际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关爱:如果前面三个问题不解决,魏延轻率进兵就是主动送人头,蜀汉损失一员大将和五千士兵,还不至于伤筋动骨,诸葛亮不用魏延的性命消弭质疑,说明他忠于汉室而且为人正直仁厚。

当然本文所说的三个问题,在睿智的读者看来并不是问题,起码不是无解的难题,于是留给大家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如果诸葛亮真批准了魏延的作战计划,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