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风光无限的张维为,2012年回国前,只不过是一所“野鸡大学”的“代课老师”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约12年前发表的一篇短文,虽只字未提“张维为”,却把这位现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揭了个老底朝天。

原文引用如下:

举例来说,在日内瓦有个著名的“高等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于1927年,培养过联合国安南秘书长这样的顶级人才。但在日内瓦周边的一个小镇上也有个“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但瑞士高教体制中并无这样一个学院。调查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典型的私立野鸡学校,既无资质认证,又无政府教育部门资助,2003年才建,只有几个正规教师,且学费高得惊人。国人对此不了解,往往与前者相混淆,国内媒体还有把它称为“日内瓦外交学院”的,实在令人喷饭。

01.作者相蓝欣是谁?

相蓝欣是谁?我原本也不清楚。

我去日内瓦高等国际问题研究院(GENEVA GRADUATE INSTITUE)的官网搜索了下。

确认他曾是这所学校的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Geneva Graduate Institute

文章发表时,相教授正在复旦任教。

02.相蓝欣教授说的是谁?

说的正是“张维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

为何如此确定,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

张维为回国时顶着的就是文中这所日内瓦国际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GENEVA SHCOOL OF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著名教授”头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该校官网

这个学校的校徽居然有只狡猾的狐狸,哈哈

这所学校的“关于我们”写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成立于2003年,最初只有11名学生。”

TheGenevaSchoolofDiplomacy&InternationalRelationswasfoundedin2003. GSDopeneditsdoorswith11students.

和相蓝欣教授文中所述确实契合。

这所学校和相教授任教的日内瓦高等国际问题研究院对比,典型的“李鬼”。

值得玩味的是,张维为近年已不用这个“野鸡学校”的头衔,一来已有复旦大学的光环,二来是怕被人再揭老底吧。

其二,时间

文章发表于2012年,而张维为正是2012年回国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2012年确实是个特殊的年份,53岁的张维为“老骥伏枥”,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我还是上海社科院邀请前来参会的客人,但2012年我从国外正式回到母校复旦大学任特聘教授。

而此时,相蓝欣教教授也在复旦任职。

估计相教授很疑惑,日内瓦这么小的地方,怎么就突然就冒出一个“著名院校”“著名教授”“张维为”。

同样都回复旦任教,之前没有耳闻,不应该啊。

有趣的是,其实相蓝欣教授和张维为同属1977年恢复高考后,复旦大学招录的第一批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只不过相教授读的是国际政治系,后来一直从事国际关系的研究,而张维为读的是外语系,后来一直做翻译。

做翻译的张维为后来居上,岂不怪哉???

03.相蓝欣教授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我不是相教授,我只能猜测。

往高尚了说,去伪存真是每一个学者最起码的素养。

海外学术界混不下去,“野鸡学校”任职的,回国摇身一变,就成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岂不让复旦大学丢人现眼,贻笑大方???

如果其他人也复制这种套路,让尽心尽职搞研究,搞学术,搞教学的其他学者们怎么想???

都去找终南捷径???

往粗俗了讲,你要是清华毕业,在一所公司任职,同一个岗位,又招聘进一个蓝翔职校的,薪资待遇说不准比你还高。

这你能受得了???

相教授当时虽然发表了文章,但碍于风骨和情面,没有指明道姓,确也情理之中。

但我不一样,我不是什么学者,也没什么风骨。

我就是要揭你张维为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