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位老人擅自闯进了全国政协办公厅,严肃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把我的“退休”身份改成“离休”。

对于这个要求,政协的工作人员态度坚决,表示自己无法照办。

原来,“退休”和“离休”这两种身份虽然只差一字,但背后的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

拥有了“离休”身份,就表明国家认可了这个人是革命干部的身份,不仅会增发生活补贴,还会配备相应的医疗、住房、用车等生活待遇。是国家对于老革命做出的贡献、给予的一种奖励。

更让工作人员为难的是,这个老人身份特殊,他曾是国民党军统中的特务头子。

遭到拒绝之后,这名老人却不依不饶,工作人员无奈、只能把他的请求报告给了领导。

当政协主席邓颖超得知消息后,坐在办公桌前沉默了许久。

虽然他在军统做过特务,但对于革命来说是有贡献的。

另外,如果不给他确定“离休”待遇,恐怕张澜副主席的家人不会答应。

考虑了一番之后,邓颖超给出了批示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阎锦文同志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还是迷途知返,对党、国家和人民有功。对于他的功劳,我们不能忘记,所以我认为,应当给他离休干部待遇。”

邓颖超的批示,将此事彻底定调,阎锦文享受到了离休干部待遇。

那么,阎锦文作为军统特务出身,邓颖超为什么还要帮他争取离休身份呢?

1914年夏天,阎锦文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

作为社会最底层、却又想着出人头地的那批人,阎锦文少年时代便孤身一人来到了灯红酒绿的上海,想要在这里闯出一点名堂。

那时候的上海,表面上一片繁华,背地里却是帮派横行,一个不留意可能就会被沉入黄浦江。

为了能在上海有立足之地,阎锦文投靠了帮会,并且认帮会里的长老杨虎做大哥,很快便混得风生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虎这个人身份极为特殊,虽然明面上是帮会成员,但早年间参加过武昌起义,并且加入过孙中山组建的同盟会,深受孙中山先生器重、提拔他作为自己的贴身警卫。

孙中山去世之后,杨虎全力拥护蒋介石,帮助他一步步攫取了国民党的最高权力。

蒋介石在南京就任大总统后,为了表示对杨虎的感谢,便和他拜把子做了结拜兄弟,又先后任命他做上海警备司令、保安处处长、淞沪警备司令等诸多要职。

可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两人的关系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仗着自己立下的功劳,杨虎渐渐不把蒋介石放在眼中,甚至当面对蒋介石的政令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这样的举动,引起蒋介石的不满,于是开始渐渐排斥杨虎,免去了他所有职务,只给他安排了个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的虚职。

面对蒋介石的刻意打压,杨虎自然心生怨恨。

好在杨虎良知未泯,曾在狱中营救过许多民主人士,甚至在1945年毛主席等人来到重庆谈判时,就当着戴笠的面发出警告,不准加害共产党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杨虎是个可以争取的人,于是派人和他秘密接触。

1949年初,解放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央特科的吴克坚突然找到杨虎,开门见山地说道:“张澜、罗隆基即将被捕,希望您能出手相助。”

听到这个消息,杨虎是有疑虑的:自己在上海眼线众多,都不知道有人要抓他们的消息,为什么共党同志的消息这么灵通?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预料到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亲自赶到上海,指挥特务逮捕了一大批民主人士。短短几天的时间,就有数千人被关进牢狱。而身为中国民主同盟重要成员的张澜和罗隆基也在抓捕名单中。

当周恩来从中央特科的同志们口中得知,这两位民主人士被捕之后,当即命令吴克坚: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将张澜和罗隆基安全营救出来。

吴克坚接到指示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虎,他可以称得上是上海滩的“土皇帝”,而且在国民党内威望极高,一定能够设法营救。

当杨虎得知,这是周恩来下达的指示之后,这才相信吴克坚所言不假,同时也是一阵心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越过自己,亲自来到上海指挥抓人,而且自己竟然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可想而知,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

送走吴克坚之后,杨虎当即找来了心腹阎锦文和女婿周力行。

阎锦文担任上海警备司令部第三大队特务副队长、而周力行则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

见到两人之后,杨虎叹息说道:“现如今老蒋大势已去,我们不能再助纣为虐了。”

阎锦文听出来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当即问道:“老师有什么要交待的?”

对于这个自己一手提拔出来的徒弟,杨虎还是信得过的。

他对阎锦文说道:“我得到消息,咱们军统的人要逮捕张澜、罗隆基。就在刚才,中共的同志刚刚找过我,希望能想办法营救。”

“我思来想去,眼下只有你们两个人信得过。”

对于老师的命令,阎锦文向来严格执行,当即接下了这个重任:“不救出张澜,绝不回来见您。”

其实,在杨虎、阎锦文等人商量对策的时候,军统局已经将张澜囚禁在了虹桥疗养院205号房间,隔壁的203、204、206号房间分别入住了3名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3名杀手一边负责监视张澜的一举一动,一边等待上级下达命令,随时准备杀害张澜。

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阎锦文当即找到了同乡何隆庆。

何隆庆是上海警备区稽查处处长,也正是他、直接负责看押张澜。

于是阎锦文在家里摆了一桌宴席,请何隆庆吃饭。

刚一见面,阎锦文便开始攀关系、谈交情,最后才笑嘻嘻说道:“听说老兄抓住了张澜?”

对于阎锦文的这个问题,何隆庆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不动声色地自顾自喝酒。

抓捕张澜的命令,是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亲自下达的,而毛人凤直接听命于蒋介石。这层利害关系让何隆庆不得不加倍小心,一旦泄露了机密,恐怕就是掉脑袋的大事。

看着何隆庆不说话,阎锦文这才一拍脑袋说道:“哎呀,是兄弟疏忽,不该问这么多。”

随后,他又话锋一转道:“不过按照老兄的本事,看押那么个老头确实屈才,就算任务完成也得不到多大的奖赏。倒不如腾出时间去抓地下党,兄弟我愿意帮你分忧。”

看着对方诚恳的样子,何隆庆眼前一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澜虽然是民主人士,也是毛人凤亲自点名捉拿的要犯,可是在何隆庆眼中,这个年近80岁的老头能掀起什么风浪?就算没人监视,他那把老骨头也逃不出去。

可奈何毛局长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寸步不离地盯着张澜。

所以,当何隆庆听阎锦文说可以帮自己分担的时候,立马来了兴致。

酒过三巡,何隆庆已经酩酊大醉,在他栽倒在床上之前,特地拿出一把钥匙交给阎锦文,还醉醺醺地说道:“那就麻烦阎老弟了,等我过些日子抓住地下党,功劳分你一半。”

阎锦文接过钥匙后,立马赶往虹桥养老院,向3名监视人员亮明身份后,畅通无阻地进入205号房间。

见到张澜、罗隆基二人,阎锦文安赴了一番,承诺日后一定找机会救他出去。

1949年5月24日,解放军已经冲破了上海外围防线,上海解放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时候,蒋介石下达了命令,将张澜、罗隆基从虹桥疗养院押送至警备区看守所,中途杀死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命令后,阎锦文当即带着两名亲信来到虹桥疗养院,找借口支走3名杀手后,悄悄对张澜说道:“今晚帮先生脱险,请一定要相信我。”

当天晚上,阎锦文就开着警备司令部的吉普车掩护张澜、罗隆基转移。

一路上到处都是哨卡,每次遇到盘查,阎锦文都谎称车里的二人是自己父亲和哥哥,因为挂念自己,特地从老家赶来看望。

因为有警备司令部的证件,沿途的哨兵也不好意思追问,便直接放行。

一路兜兜转转之后,当天深夜、阎锦文才开车来到杨虎家中,随后又联系地下党的同志将二人安全转移。

新中国成立后,阎锦文因迷途知返,得以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而张澜则被推举为国家副主席、罗隆基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后的日子里,阎锦文多次受邀前往北京,而张澜、罗隆基二人则必定腾出时间,专程来到车站迎接,并且设下最高规格的家宴为他接风洗尘。

转眼到了1983年,已经70岁的阎锦文马上就要退休,可是他却对“退休”这两个字有些不满。

于是,他来到政协办公厅,希望把自己的“退休”身份改成“离休”身份。

对于这个要求,工作人员自然不敢擅作主张,毕竟阎锦文曾是军统特务,身份太敏感了。

当邓颖超得知事情经过后,认为阎锦文救出张澜、罗隆基两位同志,是对革命做出过功劳的,随即批示给予他“离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