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红军时期,林彪是升迁比较快的一位高级将领,他在1927年南昌起义时还是一个连长,到1930年6月他已是红一军团下辖的红四军军长,时年23岁,1932年3月升任红一军团军团长,这一年他25岁。从连长到军团长他用了5年的时间。

然而在我军历史上,还有几位高级将领的升迁速度甚至比林彪还快,有一位高级将领当军团长时的年龄比林彪还小,另外两位成为军级干部时的年龄也比林彪要小,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位高级将领。

1、寻淮洲

寻淮洲是湖南浏阳人,1912年出生,1927年15岁的寻淮洲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起义之后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上了井冈山之后,寻淮洲率部驰骋在湘赣边界,屡建奇功。1928年16岁时担任连长,1929年17岁时担任支队长,1930年18岁时担任团长,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寻淮洲升任红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淮洲

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寻淮洲创造了以1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全歼敌人1个精锐团、溃敌2个营的记录,同年12月红七军团成立后,寻淮洲被任命为军团长,这一年他只有21岁,比林彪成为军团长时还年轻四岁。

1934年7月,他和政治委员乐少华等奉命率由红7军团组成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边,作战数十次,同年10月红十军团成立后,寻淮洲改任第19师师长,同年底在谭家桥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同数倍于己之敌展开激战,不幸腹部中弹,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2岁。

2、陈海松

陈海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位高级将领,他出生于河南罗山,1930年16岁的陈海松参加了儿童团,任大队长。同年7月他参加了红军,加入部队不久,他被分配给许世友当勤务兵。在短短的两年里他因为作战勇敢,表现优秀,不断地被提拔,先后担任连宣传队长、营宣传队长、团政治处宣传队长、团政委等职。

1933年6月底,陈海松因其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被提拔为红25师政委,这一年他19岁。1934年宣汉战役后,陈海松被提升为红九军政委,这一年他20岁,而当时许世友是红九军副军长,也就是说陈海松从短短的4年内从许世友的勤务兵做到了许世友的上级,可见陈海松的军事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海松

陈海松虽然年纪小,但是他的理论知识特别丰富,他能够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在军中的口碑也很好,很值得战士们的信赖。

长征到达陕北后,陈海松所在的第九军被编入西路军参加西路军作战,1937年3月12日在甘肃梨园堡一带与敌人作战时,陈海松身中8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陈海松自16岁参军开始,仅用4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军级干部,而林彪当军长时已经23岁,所以陈海松打破了林彪的这项从军记录。

3、王新亭

王新亭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战将,他是湖北孝感人,他仅用3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战士做到军级干部,这个时间比陈海松还要少一年。

王新亭在1930年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红1军,一年后红四军成立后,王新亭升任第10师30团团部书记、政治处主任,1933年,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后,王新亭升任第12师政治部主任,不久该师扩编为红9军,王新亭成为红9军政治部主任,也就是说王新亭自从军开始,仅用3年的时间就是军级干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新亭

与寻淮洲和陈海松相比,王新亭将军就幸运的多了,抗战时期他与陈赓搭档,带领的386旅令日军闻风丧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王新亭在华北地区任职,参加了解放华北各地的诸多战役,太原战役后进军大西北,参加了扶郿、兰州、秦岭、成都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王新亭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小结:

上述三位将军,在战争年代都得到了快速的升迁,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出色的军事指挥或政治能力。然而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寻淮洲和陈海松都牺牲在了战场上,这对我军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