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一天,山东省莱芜市公安局的几位民警来到凤城街道,几经打听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

面对这位佝偻着腰背的老人,民警们显得有些警惕,他们走上前去问道:“老人家,您是不是叫腾西远?”

老人听到这番话后连忙点头,表示自己正是他们要找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确认身份之后,其中一个年轻民警亮出证件:“听说您手上有两把枪,这可是违反《枪支管理法》的,您需要配合工作、把枪交上来。”

听到民警同志说要交枪,腾西远老人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惊异。

他的手上,确实有两把毛瑟手枪,细细算来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而就在不久之前,第八届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了《枪支管理法》,其中条令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和制造枪支。

在当地民警眼中,这位名叫腾西远的老人竟然保存着两把毛瑟手枪,很明显违反了这项条令,按照规定应该予以没收。

在听完民警的来意之后,腾西远并没有表现出反感,而是默默走进屋里,没多一会便拿着两把手枪和一个小本本走了出来。

他爱惜地擦了擦枪身,将小本本交到民警手中后说道:“这两把枪你们不能拿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世纪80、90年代,因为对外自卫战争的影响,我国对于民间枪支的管控并没有那么严格,也就导致那段时期内枪击案频发。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正式修订通过了《枪支管理法》,并于10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

也就是说,从10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再违法持有枪支。

那么,腾西远为何不愿上交手中的两把毛瑟手枪,甚至当着民警的面说出这样的话呢?

他的那两把手枪是从何而来的呢?

1

1925年10月,腾西远出生于山东省莱东县(今济南市莱芜区)的一户农民家庭。

虽然当时的日子过得穷困,但在家人的呵护下,年幼的腾西远还是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岁月。

可惜的是,无忧无虑的日子并没能持续太长时间,1937年盘踞在东北的日军开始南下,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腾西远的父母也死在了日军的刺刀下。

为了挫败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他们“要在三个月内占领全中国”的狂言,八路军第115师从陕北出发、东渡黄河来到山东,和当地的抗日武装共同组建起山东抗日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刚满13岁的腾西远便来到了莱东县大队报名参军。在他眼中,参加了八路就能上阵杀日本人、就能给死去的父母报仇了。

负责招兵工作的政委刘子正看他小小的年纪、还没有一杆枪高,便笑着对他说道:“小毛孩快回家去,等你长大一些再来参军。”

可令刘子正没想到的是,自己话刚刚说完,眼前这个孩子竟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他一边哭着、嘴里还不停嘟囔道:“俺爹娘都死了,你们要是还不让我参军,那我真就无家可归了。”

听闻这话,刘子正赶忙将他抱起问道:“你爹娘咋死嘞?”

腾西远便将日军进村扫荡、残忍杀害自己父母的事情说了出来。

看着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刘子正心里五味杂陈,对那些滥杀无辜的侵略者恨之入骨。

出于同情心理,刘子正破例把他留了下来。但腾西远的年纪太小、而且又那么瘦弱,恐怕连枪都扛不起来,让他上阵杀敌肯定不现实,便干脆安排他做了个司务兵,专门跟着师傅一起给部队做饭。

就这样,腾西远成为八路军莱东县大队的一员。

虽然如愿当了兵,但没过多久他就闹起了情绪。

原来,参军后一连几个月,腾西远连枪都没有摸过,只能远远地看着其他战士们在靶场练习射击。

不甘落后的他一气之下找到了政委刘子正,要求自己也参加射击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子正架不住他的软磨硬泡,便答应腾西远到靶场开三枪,只要有一发子弹打中靶子,就让给他发枪、以后也能参加部队的训练。

得到机会的腾西远兴奋拉着刘子正就朝着靶场跑去,借来一把土枪后熟练地上膛、瞄准、开枪,一气呵成。

“砰、砰、砰”三声枪响之后,远处的靶子上便多出了三个弹孔。

刘子正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从来没有摸过枪的小家伙竟然有这么准的枪法,当即问道:“你是不是背着我偷枪练过?”

谁知腾西远竟挠挠头回答道:“平时看得多了,也就会了一大半。”

原来,腾西远平时的工作比较轻松,帮着师傅做完饭之后,闲着没事的他便来到靶场看战士们训练。时间久了,也就学会了怎么开枪、如何瞄准。

刘子正没有食言,当即下命令允许腾西远参加训练。

2

经过三年多的成长和艰苦训练,腾西远已经从原本瘦弱不堪的小毛孩、变成莱东县大队一名合格的八路军战士,不论体能还是射击训练,都不输其他战友。

1940年初,莱东县大队奉命外出执行游击任务,腾西远和两名战友被留在了根据地看守。

就在这个时候,一小队日军竟然闯进了村子,他们仗着手里有枪在村庄里横行霸道,劫掠粮食、欺辱妇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腾西远三人为了保护乡亲们,决定赶走这一小队日军。

可是根据地里的枪都被大部队带走了,他们三人手中只有长矛大刀。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悄悄尾随在日军后面,看准时机抓住一名落单的日本士兵便将其消灭。

夺下对方的一杆步枪和两枚手榴弹后,腾西远毫不犹豫地拉开手榴弹的引线投了出去。

手榴弹爆炸之后,惊魂未定的日军以为遇到了八路军大部队的埋伏,不管不顾地朝着村外逃窜。而腾西远和两名战友则煞有其事地追击了一小段路程,途中扔出了另外一枚手榴弹、并一连开了几枪。

当政委刘子正率领大部队完成任务,回到根据地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对腾西远的机智和勇敢赞不绝口,并且特地将缴获的一把日军匕首奖励给了他。

几个月后,在战场上接连吃瘪的日军对周边的抗日根据地发起了疯狂的扫荡。

为了保存实力,莱东县大队决定迅速转移,避其锋芒。

可是,就在腾西远和战友们转移的途中,突然遇到了一大股日军。

对方是装备精良的正规部队,人手一把三八大盖,甚至还有机枪、手榴弹等大杀伤性的武器。反观莱东县大队,基本三四个人才能分到一把土枪,手榴弹只有几枚,大多数人只能用大刀、长矛这样的冷兵器。

无奈之下,腾西远和战友们纷纷从后背抽出大刀,和敌人展开白刃战。

这场战斗从中午打到傍晚,腾西远一连斩杀十几名日军,早已筋疲力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当他体力不支,将大刀杵在地上准备稍作休息之际,身后的一个日军突然冲了过来,将刺刀扎进了他的后背。

吃痛的腾西远当即怒火中烧,他大喝一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猛地抬手,大刀不偏不倚正巧割断敌人的咽喉。

看着敌人毙命,力竭的腾西远只觉得眼前一黑,整个身体便不受控制地跌倒在地上、昏迷了过去。

等到腾西远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中午,政委刘子正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好小子,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说完,他掏出一把毛瑟手枪放在腾西远的枕边:“这是你的一等功奖励。”

这便是腾西远第一把枪的来历,在那场战斗中他消灭了十几个鬼子、险些丧命。

可以说,这把手枪,是他用命换来的。

3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建立独裁统治,悍然派重兵向解放区发动突然进攻。

为了粉碎老蒋的阴谋,解放军战士们在战场上顽强作战,不给敌人任何机会。

1947年5月,随着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士气大大提升,作为华野副司令员的粟裕打算乘胜追击,派出四个纵队的兵力围歼盘踞在南麻地区的国民党整编第11师。

腾西远作为华野某部炮兵连连长,也参与到这场战斗中。

要知道,整编第11师是老蒋的王牌部队,其师长胡琏更是国民党的著名将领,与“西北王”胡宗南并称“二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南麻地区三面环山、一面靠水,胡琏凭借这易守难攻的地形拉开阵势、修建防御工事,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绝不容易。

为了保险起见,在开战前夕腾西远带着一名战士来到南马地区进行勘察,却不料在一处山沟里发现了200多名敌人。

腾西远这边只有两个人,而且手中只有一杆步枪、一把手枪、三枚手榴弹,如果真的打起来,瞬间就会被敌人消灭。

于是,谨慎的战士连忙劝道:“连长,咱们赶紧回去吧,要是被他们发现可就走不了了。”

可谁知胆大心细的腾西远根本没有撤退的打算,他观察了一会周边地形后说道:“不能撤退,咱们得打一场歼灭战。”

听到这话,一旁的小战士惊呆了。

两个人对阵200人,竟然还要打一场歼灭战?任谁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小战士还是默默举起枪,做好战斗准备,就算明知道不可能,但他对于连长的决断还是选择了信任。

等到快要天黑的时候,腾西远下达了战斗命令,小战士随即丢出了一枚手榴弹。

手榴弹爆炸的巨大响声立即引起山沟里敌人的警惕,他们纷纷寻找掩体躲了起来。

紧接着,腾西远和小战士开始朝天鸣枪,清脆的枪声在静谧的山林里显得格外刺耳,慌乱的敌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躲在山沟里寻找声音的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驻扎在山脚下的华野部队听到枪声之后,也立即朝着山上进发。

腾西远是在用命做一场豪赌,赌敌人听到枪声之后不敢轻举妄动。

很明显,他赌对了,山沟里的200多名敌人犹如惊弓之鸟,躲在掩体后面不敢轻举妄动。

很快,华野大部队就循着枪声赶了过来,一举将敌人围歼。

战斗结束之后,腾西远靠两个人就震慑住敌200多人的佳话很快传遍全军。

在庆功大会上,粟裕亲自来到腾西远的面前,为他颁发了一枚崭新的一等功奖章,随后又从腰间拔出一把毛瑟手枪递给了他。

“听说抗日战争时候,刘子正部长就曾奖励给你一把手枪,现在你又立了大功,我也奖励你一把”。

粟裕拍了拍腾西远的肩膀,继续说道:“你这位‘孤胆英雄’可要再接再厉,别让我失望。”

新中国成立之后,腾西远又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朝鲜战场上,他又立新功,孤身一人穿过敌人的枪林弹雨,把炸药包挂在了美军的坦克上,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爆破英雄。

腾西远13岁便参军入伍,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立3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成为新兵们学习的榜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腾西远光荣退伍,回到莱芜老家过起了田园生活。

在临别之际,他特地找到部队首长,希望能够办一张持枪证。毕竟那两把毛瑟军用手枪,是自己在战场上用命换来的,是荣誉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腾西远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部队首长破例给他办了一张持枪证,并且特别叮嘱:“枪你可以带走,但不能留有子弹。”

就这样,腾西远带着两把手枪回到了家乡,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从没有打出过一颗子弹,全当是自己军旅生涯的一个念想。

1996年,随着国家颁布《枪支管理法》,全国范围内开始严禁枪支。

当莱芜市公安局的民警得知,凤城街道有位老人竟然持有两把手枪的时候也颇为震惊,当即决定前去收缴。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须发花白的老人竟然是在战场上多次流血立功的战斗英雄,而且,在他的手中,还有那两把毛瑟手枪的持枪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枪支管理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持有枪支,但腾西远毕竟是战斗英雄,手中还有军委特批的持枪证,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从没有打出过一发子弹,只是把这两把手枪当作战争年代的记忆,所以并不存在威胁群众安全的隐患。

考虑到这几点,莱芜市公安局逐级上报,最终得到批复:允许腾西远同志继续持枪。

就这样,那两把手枪依旧被妥善放置在腾西远老人的柜子里,每当回想起当初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时,他便会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擦拭一番。

现如今,腾西远老人已是98岁高龄,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