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都会有很多的迫不得已,也都希望能过上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的生活,很多人为了能过上理想的日子而不断努力奋斗。

然而,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不会因为你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聪明的人不会简单地一味去求索,而是懂得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所谓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就是要会观察外在的形势,度量分析自身能力所在,懂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取舍,从而获得最优的结果。

《水浒传》中有108位英雄好汉,他们在梁山聚义时是何等豪迈,后来却因为宋江的固执己见,被朝廷利用,征方腊一役之后,梁山好汉只剩下33人。

难道这33人能力超群吗?不,他们只是懂得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的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活下来的30多人有哪几类,他们因为什么能活到最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类:有一技之长的人

其中:神医安道全、紫髯伯皇甫端、圣手书生萧让、玉臂匠金大坚以及铁叫子乐和等五人被提前安置,根本没有上战场。

神医安道全是个医术极高的人,原本在家乡就是有名的大夫,可就因为太出名了,在宋江得病之后,他被举荐出来。

宋江安排人去请安道全,可是,安道全那时候并不愿意去梁山,于是,梁山之人以安道全的名义结果了他的情人一家人,逼得他不得不跟着上梁山

安道全不是浪得虚名之人,基本是人到病除,这下他更是难以离开了,梁山怎会放弃这么有能力的医者呢,安道全审时度势只能继续留下,虽说有些被迫,但他并未因此忘记医者仁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山上也因为有这样一位神医,后来几次大战受伤的好汉都得到了及时救治,安道全在梁山一呆就是4年多。

安道全因为职业原因,并没有去战场上冲锋陷阵,后来征方腊时,恰逢皇上病了,安道全被从队伍中调回去给皇上看诊,也是手到病除,这样的能人必须留在太医院啊,安道全也从此脱离梁山。

安道全算是梁山好汉中结局比较好的,因为医术超群被认可,他并没有上前线,除了治病救人也没有什么恶行,算是善有善报吧。

而皇甫端是个有名的兽医,对于相马治疗战马很有一套,因此在征方腊之前,就被安排在御马监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让是个书法大家,金大坚则擅长各种印章的雕刻。

当初梁山上需要有人模仿蔡京的笔迹和印章救宋江,就找到这两个人伪造信件,他们就此上了梁山。

他们二人都属于技术人才,不会舞枪弄棒,因此基本没有上前线,在征讨方腊之前,他们也被留下来,并没有参加战斗。

乐和原本是个狱卒,武功一般,但是聪明透彻,擅长演唱和乐器,算是文艺人才,他是孙立的小舅子,跟着他上了梁山。

乐和是个聪明人,在梁山上是做情报工作的头领,他很善于观察,又深藏不露,极其善于审时度势又会讨喜,因此他被官府之人点名留下,躲过那场损失惨重的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五人之所以能幸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因一技之长被赏识;另一方面,这几人都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他们都有自知之明,能够量力而行,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己取得一个有利的结果。

另外,还有神算子蒋敬、轰天雷凌振也都有一技之长,他们虽然参加征方腊的战斗,但是都因一技之长幸免于难。

蒋敬号称神算子,精通术术,负责的是钱粮工作,而凌振则擅于制造大大小小的火炮,他们上战场的概率相对较小,而且他们知道自己的实力所在,多数是在发挥特长时才大展身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类:有丰富的领兵经验却低调之人

比较典型的代表是病尉迟孙立,他本是一位兵马提辖,有着丰富的领兵作战经验,为了解救弟媳顾大嫂的亲戚解氏兄弟二人,与弟弟孙新一起劫牢狱后上了梁山。

当时梁山正在攻打祝家庄,孙立的师兄是祝家庄的教师,并不知道孙立已投梁山,他因此进入祝家庄做了内应,与梁山众人里应外合取得胜利,之后孙立在梁山一直比较低调。

后来梁山众人为朝廷卖命,孙立多次征战,率队打仗取得不少胜利,他弟弟孙新和弟媳顾大嫂以及战将黄信、邹润等人,都因为跟着孙立而幸免于难,由此可见孙立的领兵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关胜、呼延灼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在上梁山之前本是征讨梁山的朝廷命官,因寡不敌众被擒上梁山,二人审时度势留在梁山入伙,后来一起被招安回归朝廷。

这二人本身武力值爆棚,又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能在战斗中留下性命也就顺理成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类:看透宋江及朝廷且技艺超群的人

最早看透宋江为人,选择离开梁山的是公孙胜,这位是位道士,据说他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之能,总之有些神奇。

他原本与晁盖等人结义,一同劫了梁中书的不义之财生辰纲,被官府追剿时上了梁山,晁盖被推举为大寨主,后来跟着晁盖等人去法场救出宋江。

待到宋江上得梁山之后,公孙胜看出他不会甘心委屈自己,他不想参与梁山纷争,聪明地借宋江把父兄接来的时机,提出回家探母,结果离开梁山后一去不归。

可见,公孙胜能看透形势,把握时机远离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梁山战事遇阻时,戴宗两次去请公孙胜,他也是一再拒绝,还是他的师父传授他五雷天罡正法,让他去保国安民,公孙胜才回到梁山。

公孙胜上梁山之后,主要是排兵布阵,为取胜献计献策,并不直接取人性命。

在征方腊之前,公孙胜再次告别梁山众人,回到二仙山跟着师父继续修道,公孙胜也因此未参与征方腊之战。

后来,朱武和樊瑞在征方腊得胜回朝后,没有被荣华富贵迷花双眼,放弃朝廷方面的加官进爵之路,去找公孙胜一起修道,因此得以避过朝廷诡计,得以善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如果朱武樊瑞不能审时度势选择最利于自己的道路,他们会不会也像宋江卢俊义一样落个被毒杀的下场呢?

与他们相似的还有一个神行太保戴宗,他因为有着神行的绝技,多数时候都是传递信息,这也使得他在战斗中幸存。

戴宗在战场上虽然没有斩将攻城,但是因为传递军令军情也是功劳不小,后来被授予将军头衔,但是他却第一个纳还官蝶文书出家去了,可见戴宗也是一个审时度势,看破朝廷诡计之人。

而打虎英雄武松,则是在断臂后看透宋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山好汉武松的故事可谓流传最多最广的,武松与宋江原本是结义兄弟,可是武松断臂请辞时,宋江立马就同意了,武松由此看透宋江的薄情寡义。

武松也是个智商在线的人,他看似粗犷实则思虑甚是周密,从他为哥哥武大郎报仇就可以看出来,武松得知哥哥被害,没有立即报仇,而是先搜集到潘金莲和西门庆害人的证据去官府告状。

因为贪官收取西门大官人贿赂对此案置之不理,武松逼着王婆等人坦白真相后才处置了西门庆和潘金莲。

由此可见,武松头脑十分清醒,他先抓住所有证据,最后让大家认为他是为了正义才伤人性命,不得不说武松确实是思虑周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松善于审时度势决定了他未来的选择,他因自己复杂经历对朝廷有着清醒的认知,在发现宋江想接受招安时,武松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他也因此与宋江有了隔阂。

但武松毕竟是讲义气的,他的反对是小胳膊拗不过大腿,后来武松也随着梁山好汉一起被朝廷招安,跟着宋江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