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军迷圈中流行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即“以前航母盼成狗,如今滑跃还嫌丑。上了电磁弹射器,又嫌不是核动力。”好吧,这首段子式的“打油诗”既体现出中国在航母领域的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在约10年时间内就从大型滑跃起飞型航母发展到了电磁弹射型“超级航母”的程度;但同时,其又表现出一票军迷对现有成绩仍略有遗憾,殷切期待着下一代国产航母能采用“高大上的核动力技术”。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核动力电磁弹射型“超级航母”定将成为中国航母发展之路上的下一个目标。不过同时应该看到,在国产核动力航母于未来“暴兵”之前,我们仍不能忽视对常规动力航母的发展和建造,美国海军面临的困境,就给世人上了无比生动的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坦尼斯”号的大修工作延长约14个月

据美国海军新闻学会网站报道称,正在船厂内接受中期大修的“约翰·C·斯坦尼斯”号核动力航母出现工期延长的问题,将在原定时间的基础上至少延长14个月,大修耗时将达5年半。顺带一提,此前与“斯坦尼斯”号同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华盛顿”号,则出现了中期大修时间延长19个月的问题。这样想来,不排除“斯坦尼斯”号的大修工作会出现二次延长的一幕,该舰能否在5年半内结束一切维护修理并重新出海执行任务,还是个不确定性很大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造中的“肯尼迪”号

与此同时,尽管美国新一代核动力航母“福特”级的后续姊妹舰均已开工建造,但受船厂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短缺,以及供应链出现缺口等问题的影响,这些新型航母的建造进度并不很理想,甚至还多次出现了为确保已服役的首舰“福特”号能正常运转,美军不得不从建造中的2号舰“肯尼迪”号的身上拆下零部件,以供“福特”号使用的尴尬事情。很显然,在为海军提供航空母舰“新鲜血液”一事上,美国本土造舰业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到了中国海军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舷号18的“福建舰”之后的第4艘航母,仍会采用成熟稳妥的常规动力。待现役常规动力航母达到4艘后,或许我们才会迎来首艘国产核动力“超级航母”,即传闻已久的20号和21号航母。而在做好了常规动力航母与核动力航母的衔接和交棒后,确保国内船厂产能的长期旺盛,就将会成为我们的下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