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沈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江奔涌,潮头观澜。今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已走过30年的历程。

30年来,上海法院聚焦科技强国战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市委中心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意见,率先探索了知识产权审判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等多项创新机制,依法审理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规则引领意义的案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

30年筚路蓝缕,30年守正创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上海法院在知产保护的舞台上,源源不断地传递自己的铿锵声音……

推行“三合一”审判模式

1994年2月,上海,虹桥路1200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同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成立全国基层法院第一家知识产权审判庭,上海三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从此走上专业化的发展轨道。

那一年,徐亚丽从上海高院行政庭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浦东法院知产庭担任首任庭长。“不容易啊!”多年后,徐亚丽回顾这段时光时感叹道。处在创业初期的浦东法院知产庭,要迈出“从零到一”的跨越,“第一步”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未来发展的广度和高度。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晚,当时可供查询和参考的资料十分匮乏,浦东法院知产庭的第一批干警们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探索。

1995年3月,涉及假冒中美合资上海吉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列公司”)“飞鹰”商标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分别诉至浦东法院。在这三起案件审理时,正值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关键时期,国内外企业、媒体都在密切关注该案的进展,这是对浦东法院知产庭的第一次“大考”。浦东法院迅速组织知产庭、刑庭、行政庭对这三起案件进行了审理,分别作出公正裁决。“飞鹰”案结束后,吉列公司对浦东法院的依法处理高度赞扬,这一全方位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好评。

“法官,我们只有一个商标,却要由三个不同的审判庭审理案件,实在是不太方便呀!”虽然这三起案件的审判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徐亚丽和同事们受案件启发开始思考,三起案件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不同诉讼程序,如果由知产庭统一审理涉知识产权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那么在节省审判资源和当事人诉讼成本的同时,也将有利于裁判标准的统一。

于是,浦东法院提出了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类知识产权案件集中审理的构想,这个想法得到了上海高院的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该机制的落地。

1996年,经上海高院批准,浦东法院正式建立“知产案件立体审判模式”,即由知识产权庭统一审理辖区范围内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著名知识产权法学家郑成思赞誉其为“浦东模式”。

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提出推行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模式。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全国法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在全国法院推行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至此,“三合一”审判机制走向全国。

“知识产权审判是一个专业性强、疑难问题多、发展快的领域,它的发展永无止境,需要法官不断地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难题。”浦东法院院长朱丹说。

在案件审理中践行“初心”

近年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吴盈喆忙得像个陀螺。她所在团队的法官助理打趣地说:“‘吴姐姐’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去开庭的路上。”就算工作节奏再快,她的精神状态也始终保持振奋。

“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多、专业性强、难度大。面对压力和挑战,是什么让你这么多年都能保持充沛的工作热情?”

“我热爱法官这份职业。知识产权审判充满了挑战,不断带来压力,也时常带来惊喜。”采访中,吴盈喆的话语中透着自信和坚定。

2007年下半年的一天,时任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商事庭法官吴盈喆正在办公室里查阅卷宗,时任杨浦法院商事庭庭长朱养浩找到她:“杨浦法院要成立知识产权庭了,你想调整岗位吗?”

知识产权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吴盈喆对这片未知领域感到好奇。“我想去知产庭工作,去了之后可以遇到原来没办过的案件,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吴盈喆说。

七年时间匆匆过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号角吹响,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启动。2014年12月28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成立,随即在全市法院遴选知识产权法官。这一次,已担任杨浦法院知产庭副庭长的吴盈喆,主动报名参加了遴选考试并顺利成为一名员额法官。

上海高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黎淑兰说:“建院初期,上海知产法院根据知识产权审判特点和上海区位特色,确立了‘专业化、智能化、国际化、权威性、影响力’的发展目标。”

据介绍,上海知产法院集中受理全市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新类型案件、疑难案件层出不穷,对法官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名知识产权法官心里最没‘底儿’的事情就是你难以查明技术争议事实,如果能查明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准确适用法律了。”吴盈喆依然记得第一次办理过的专利案件。

那是一起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涉案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枯燥、专业,必须要先读懂它才能知道被告生产的产品是否落入原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于是,吴盈喆一遍一遍地读,一行一行地做标记,慢慢弄明白权利要求。不懂的地方,她就去咨询技术专家。

“这是一个不断扫清问题、同时汲取新知识的过程。”吴盈喆说,“豁然开朗的那一刻伴随着强烈的惊喜,我学到的所有知识最终都将化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办理好每一起案件,都是传递法官的一种态度,都是对别人的一份帮助。”吴盈喆努力在每一起案件的审理中践行着她的“初心”。

“近10年来,我们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强化审判体制机制创新,突出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形成了一批有典型意义和指导意义的案例,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黎淑兰说。

对于上海知产法院来说,10年是一场向着发展目标的长途奔赴。作为改革的“先行者”“试验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模式”,是“上知人”的使命。

“权利保护的目的是鼓励创新”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4月,作为全国首个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的浦东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挂牌成立。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互联网企业不断强化内容创新和平台建设,涌现出一批行业内领先的网络公司,各类网络盗版行为也随之增多。

在涉外诉讼中,上海法院坚持“公正裁判、平等保护”,一批标杆性判决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不断增强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16年,由于国产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与美国动画电影《赛车总动员》在动画形象上高度相似,迪士尼公司以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向浦东法院提起诉讼。

“在受理迪士尼公司这起案件后,我们就意识到,案件的裁判将成为外商判断上海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风向标。”上海高院知产庭副庭长徐俊说。

最终,浦东法院知产庭依法对《赛车总动员》电影名称及动画形象予以保护。该案判决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专程到浦东法院拜访,盛赞浦东法院依法保护动画电影的知识产权,为文创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18年12月19日,一则“光明被85度C告了”的新闻突然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并持续了近一个晚上。

这起案件源于光明牛奶包装盒上标识了“85℃”,85度C品牌公司认为光明公司侵犯了其注册商标专用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二审中,合议庭通过反复对比二者的标识,发现虽然同样是“85℃”,光明公司使用的是摄氏度的标准写法,而85度C的logo中,8和5不是平行而是错落有致的,C飘浮在数字的右上角,是一种带有美术性、艺术感的表达法。

光明公司在“85℃”下方有“巴氏杀菌乳”字样,公众看到这个标识会认为这是一个巴氏杀菌温度,并不会联想到85度C的logo。据此,二审法院合议庭认为,光明公司的行为不构成对“85℃”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害,遂依法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谈及这起案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室主任何渊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告诉记者,咖啡店将一个符号设计成为具有独创性的商标,这是个体智力成果的体现。而牛奶商用一种温度向市场宣传先进的食品工艺,是为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知识产权的本质是传播,权利保护的目的是鼓励创新,让更多的智慧成果涌现出来,而不是把公共领域的财富收入个人口袋。”何渊一语道破知识产权法的真谛。

在开放交流中讲好法治故事

“贵院坚持公平正义,依法依规审理案件,极大地保护了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的合法权益,为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作出了不懈努力。”

“这也是促进中国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体开展进一步繁荣经贸往来的坚实基础。”

2021年4月26日,上海知产法院分别收到来自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娱乐壹英国有限公司寄来的感谢信。

这两封感谢信源于上海知产法院审结的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在该案审理中,上海知产法院认为,被告在其经营网店页面上的商品名称中使用“创意卡通小猪佩奇LED台灯”文字,在销售产品的外包装上使用“创意卡通小猪佩奇LED台灯”文字和标识,上述行为属于复制摹仿原告“小猪佩奇”商标的行为,侵害了原告“小猪佩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最终,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合理开支。

案件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小猪佩奇”案的公正审理,充分展现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和成效,也坚定了外商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信心。

“国际化”是上海法院的鲜明特色和发展目标。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与“公正裁判”同向并行的,还有“如火如荼”的国际交流。

近年来,上海法院先后与美国专利商标局、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举办了“世界贸易与知识产权论坛”,与世界法学家协会联合举办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论坛”,与欧盟委员会联合举办了“中欧法官论坛”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研讨会,接待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及来自美、英、德、法、俄等国家的法官、政府官员、知识产权团体和企业界人士等千余人次来访。

上海高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表示,上海法院要以更强烈的政治担当,深刻理解把握知识产权领域的“国之大者”,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司法保护力度,护航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新引擎;以更专业的机制建设,落实知识产权严格保护,强化对创新成果保护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打造新质生产力司法保护新高地;以更全面的数字赋能,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促推社会治理,助力新质生产力司法保护新变革。

本期封面及目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4年第11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45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