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古史青云

编辑 |古史青云

前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混动汽车似乎是最完美的选择。它将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优势融合到了一起,兼具了动力强劲、续航里程长、能耗低等多重特点,被誉为"最佳过渡方案"

然而,就像所有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一样,混动车也并非是个完美无缺的产品。近年来,随着混动车的普及,它的不足和缺陷也渐渐暴露出来,引起了一些车主的疑虑和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有人痛斥"买了混动车太后悔了,“感觉被混动耍了"、"开着开着就被油耗和充电速度弄烦了"等等。这些负面评价,折射出混动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硬伤,让人颇感失望。

那么,混动车的不足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它又是否真如外界所言已经"到了被取代的时候"?

混动车的优缺点对比

毫无疑问,混动车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源使用的灵活性。凭借搭载双动力系统,它可以在电和汽油之间自由切换,一次出行可以选择电力驱动、燃油驱动或者两者结合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灵活性,不仅可以应对不同场景需求,还能让车主根据自身喜好或成本考虑来决定用电或用油。相比之下,纯电车和燃油车在这方面就显得手续相对被动和局限。

然而,混动车的这种"两全其美"并非是毫无代价的。由于它需要在车身上集成两套动力系统,电池组和燃油箱,车身的空间和重量增加了相当大的负担,使得整车的能耗也随之升高

因此,混动车最大续航里程数据虽然很靓丽,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打了一定折扣。比如一些主流的混动车型,纯电模式下的实际续航仅有100多公里,而纯油模式下也远不及同级别燃油车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整体能耗水平上,混动车由于采用了电动机和发动机的联合动力系统,较之传统燃油车能够节省不少燃油。同时,它也避免了纯电动车在长途使用时电量不够的弊端。

从使用成本的角度来看,尽管混动汽车价格较高,但由于不需要全程使用汽油,因此混动车的日常使用成本还是可以和纯电车相当。

正因为混动车集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动力系统,它的整体结构和部件远比单一动力的车型复杂得多。电力系统、内燃机系统、变速箱等多部件的集成,使得维修保养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大幅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混动车需要同时照顾电池、电机以及发动机等多个核心部件,保养项目是传统车型的几倍之多;另一方面,复杂系统的高度集成导致了故障率的上升,维修起来自然更加棘手

据业内人士透露,与燃油车和纯电车相比,混动车的维修保养成本平均要高出30%左右。这项费用,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绝非小数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述分析着重于混动车的客观表现,但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带给车主的体验感受,也是混动车被诟病最多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痛点:

1.纯电续航低,难以适应

对于习惯了体验纯电动力的车主来说,混动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太低,常常让他们陷入"不习惯"的尴尬境地

驶出几十公里后,电量就见了底,不得不切换为燃油驱动模式了。这样的体验,让他们有种使用"假纯电"的错觉:开始前还以为能静音出行,谁知一会儿就变回老样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贯追求环保低碳的纯电车主来说,这无疑是令人失望的。毕竟,谁愿意经常被电量所限,总是处在焦虑期待下次充电的状态呢?

2.系统稳定性有待提高

混动汽车虽号称综合了多款优点,但正如前文所述,它需要集成两大动力系统在一个动力总成中,带来了非常高的机电一体化复杂度。因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无法和单一动力系统的车型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池、电机、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一旦出现某个环节的故障,就很可能会导致整车无法正常运转。而且由于系统集成度太高,出现故障后的检修难度也同样陡增。

据调研,相比同等级别和同款车型,混动版的各类故障发生率普遍要高出一两倍。这无疑加重了车主的操心和烦恼程度,保养维修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无法尽享纯电纯油车型优势

混动车主很难在使用过程中尽享到双重模式带来的全部优势。它们无法像纯电车一样体会长时间静音出行的美妙感受,亦无法像燃油车那样旅途无虞、随时补给。

更何况,混动车虽带有"混合动力"之名,但品质层面上却很难做到两种动力系统的巅峰水准。例如它的动力输出和线上线下行驶表现,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和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从长远来看,混动车或许注定难以成为完美的选择,无法取代彻底的纯电或纯燃解决方案,至多是作为一种过渡性产品暂时存在于市场之中。

行业内混动车型现状

那么,面对如此诸多不足,混动车型的发展前景如何?业内又是怎样看待和定位它的呢?

从产品线来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混动车型的研发与投放。目前主流上市的混合动力车型大多分布在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和中型SUV等热销级别,动力总成多选用1.5T或2.0T+单电机的串联混动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比亚迪祺丽、广汽Aion LX Plus、吉利星越PHEV、丰田双擎等车型都可以说是混动力量的代表作。它们在保证动力输出性能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纯电续航表现,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

然而,如何看待和定位混动车型,业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部分人认为,混动车型仍将是未来车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火热的纯电车型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匮乏、电池能量密度技术的瓶颈等原因,短期内很难完全替代燃油车在长途出行方面的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集两种动力于一身的混动车型无疑是能起到过渡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混动车未来发展前景

要真正解决混动车型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显然单一依赖现有的电池、电机和动力系统并不足够,必须从关键核心技术上进行革新和突破。

比如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有着巨大优势,如果能够在混动车上安装固态电池组,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就可以大幅减轻,从而提升整车的纯电续航能力与整车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级无极变速箱、热效率更高的混合动力总成、能量回收利用系统等多项升级技术的应用,也将带来混动车型整体性能的革新。可以预见,只要技术水平能有实质性突破,混动车型就能彻底跳出目前的瓶颈局面,迈上前所未有的新台阶。

不过,即便短期内难以在各方面取得巨大突破,混动车型作为一种过渡技术路线,其实也未必就会很快消失。

就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大背景而言,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型毕竟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并行阶段。与其彻底割裂,不如在两者之间架设一座理想的桥梁,这正是混合动力技术的初心与存在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随着多款明星混动车型的不断上市,用户口碑与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可以预见,即便未来暂时看不到革命性创新技术,混动车型作为过渡解决方案或也将长期存在于车市之中。

混合动力技术目前仍处于一个进化阶段,它所承载的作用已由最初的"过渡桥梁"转变为与纯电和燃油并驾齐驱的"并行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要让混动车型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取代纯电和燃油车型的主导地位,这无疑是一个过于乐观和武断的想法。当下来看,混合动力技术尚未走出瓶颈,无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展现出绝对的领先优势。

相比之下,无论是已经步入了民用阶段的纯电动车型,还是不断在优化提升的燃油车型,都拥有着自身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坚实的技术支撑。要想对它们形成根本替代,混动车型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