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张艺 通讯员 叶清)随着暑期到来,进出境人员往来流动愈发频繁,进一步增加了多种病原体交替、叠加感染风险。海关温馨提醒,夏至将至,请警惕夏季高发肠道传染病。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疾病,粪-口传播是这类疾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夏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的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细菌有霍乱、大肠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等,霍乱在我国被纳入甲类传染病管理。常见的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毒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口岸重点关注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感染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季多发。

二、肠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有哪些?

患者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部分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因所感染的细菌、病毒及个人体质而异,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比较特殊,该疾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人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生肢体驰缓性麻痹,并留下严重畸形、瘫痪等后遗症,严重者因呼吸麻痹死亡。

三、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1.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共用餐具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四、出入境人员如何预防夏季高发肠道传染病?

1.出境前:准备出境前,可到各地海关及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了解目的地国家地区传染病流行状况,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接种相关疫苗。

2.入境时:入境人员如出现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向海关卫生检疫部门申报,主动配合海关检疫人员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等医学措施,并按照要求进行相关处置。

3.入境后: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肠道传染病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接触史。

4.日常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咳嗽喷嚏应捂鼻;处理食物时,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食用新鲜和有益健康、经过安全加工且在保质期内的食物;属于易感人群的,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责任编辑:林静文】

【内容审核:陈丽洁】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